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资讯抢鲜报
北京西城区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收获意外粉丝群
2016-02-18 09:44:06
 

制图/李晓军

  开栏语

  在今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指出,在政法工作实践中,全国政法机关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与时俱进转变理念、创新机制、改进方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体现了对新时期政法工作规律性的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宝贵经验被称为“十个坚持”。

  在“十个坚持”中,其中一个“坚持”就是“坚持一手抓法定职责履行、一手抓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提升,努力为政法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对于这第十个“坚持”,政法机关取得了哪些成绩?在今后实践中将如何丰富和发展?从今天起,《法制日报》视点版推出“政法机关与社会沟通能力提升系列报道”专题报道,一一作答。

  本报讯(记者赵丽)对于生活在北京的人们,2015年11月留给大多数人最深的记忆,便是一片模糊的雾霾。

  不过,赵颖可能是个例外。整个11月,赵颖早出晚归,让她对所谓的“雾霾灰”并没有太多印象——天未亮便出发至单位,夜已深才踏上末班地铁。

  而这,全因那场线上答题活动。

  2015年11月1日,已有十余年历史的“西检杯”中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知识竞赛2015年度拉开帷幕。相较于过去的竞赛,这一次,微信公众号首次成为答题平台,成为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人普法宣传教育服务的一个载体。

  “自讨苦吃”的运营者

  作为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的检察官,赵颖和她的同事们也就责无旁贷地成为答题平台的运营者与操作者。不过,在很多人看来,这项工作有些“自讨苦吃”的意味。

  以往,这项法律知识竞赛主要是通过学校下发试卷的方式,由每个学校甄别选出3名学生代表参加竞赛。不过,这样的方式渐渐有了“做作业”的意味。

  “3名学生代表的评定过程主要由学校自主完成,我们并不了解学生的具体参与度如何。这种试卷类的答题模式,很可能成为枯燥甚至是机械式的完成。”赵颖对《法制日报》记者说,“一些学生认为竞赛就是那么几个人的事情,参与积极性并不高。”

  面对这样的“消极”甚至是抵触,2015年度的“西检杯”决定利用未检处的“西城未检”微信公众平台答题代替试卷答题模式。

  “我们希望这种模式的转换能够拓展青少年以及在校未成年人的普法受众面,而这也符合‘西城未检’微信公众号设立的初衷——预防、宣传以及办案服务。”赵颖说。

  想法是好的,操作起来却并非易事。

  微信公众号答题平台建立后,根据规则,对于每天答题全部回答正确的同学,主办方每天将抽取16名获奖者发放100M手机流量包作为鼓励。

  每天两道题,没有周末的34天。68道题看似简单,但为确保“西检杯”真正成为传播法律知识的平台,赵颖和她的同事们在“西检杯”题库中已汇集的近5000道题目进行筛选,尽可能做到涵盖相关法律法规及中学生思想道德规范等多项内容。

  “最辛苦的是每天答题结束后,我们需要根据答题系统筛选出的答题全对者,再去后台系统中找到全对者ID,最后将获奖代码发给相应ID。”在赵颖看来,在浩瀚的分析系统中寻找相应ID,是极为耗费时间的工作,“这可能也是我们检察干警运营微信公众号亟待解决的难题。‘西城未检’并非全权委托给微信公司运营,而是由干警运营管理。不做‘甩手掌柜’,也就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不过,“人工”也有“人工”的好处。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答题,赵颖等人在“人工”筛选获奖者时,尽量做到不重复,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获奖的机会,“这可是机器‘随机’选择做不到的。”说到这里,赵颖有些得意地笑了笑。

  这样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了孩子们最朴实的回应。在后台系统中,孩子们的喜怒哀乐纷至沓来:

  “今天的题怎么还没出来”——这样的问号,有的从早上就会出现;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昨天的题是爸爸妈妈帮我答的”——这样的坦诚,只有信任者才会得到;

  ……

  34天,“西城未检”微信公众号线上答题人数达到近三千人次。“因为只是本辖区内的学校参与,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微信公众号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能够吸引更多的未成年人参与到这项普法活动中来。”赵颖说。

  “意想不到”的粉丝群

  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关注人群的上升。

  “2015年,微信公众号以平均每天增加1.5万用户的速度在增加,自媒体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在赵颖等运营者看来,要想不被淹没于众多公众号之中,就要有自己的个性,尤其是要有原创文章。

  原创文章,又谈何容易。局限于检察干警的个人能力以及对于微信编写的不足,往往一篇包括文字、照片的原创文章要历时一两天甚至更长时间,“我们的新媒体能力不足以及个别干警的消极情绪,可能也是诸多检察新媒体面临的问题。”赵颖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4个月的运营,让“西城未检”逐渐为人知晓。

  2016年年初,“西城未捡”的“法制校长团队”网络预约平台收到了一所陌生中学的授课邀请。根据学校关于辖区内违法犯罪情况以及寒假自护等授课要求,作为相关内容的主讲检察官赵颖如约赴课。

  授课结束后,学校老师向赵颖道出了原委。原来,根据西城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分配,这所学校属于交警部门负责的辖区,但相对单调的交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多方了解之后,学校老师开始关注“西城未捡”公众号。

  “授课之后,学生还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还很有深度,甚至是围绕当前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探讨。在平台反馈环节,学校老师表示效果很好,甚至问能否‘插队’预约开学后的法制授课。”面对这样的反响,赵颖用了“意想不到”四个字,而对于未来,她仍旧说了四个字“再接再厉”。

  “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改变个别干警对新媒体不在乎、不重视的意识,统一认识。从而推动微信公众号的发展。”赵颖说,面对缺乏专门和专业人员问题,他们并不想将部分服务外包,而是希望进一步加大对干警新媒体运营能力的培训力度,以提高业务能力。

  (原标题:检察院微信服务缘何成“香饽饽”)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法制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