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加湿器一开雾霾值爆表?
流言:加湿器加自来水,喷出的雾气中PM2.5数值相当于重度污染。
真相:记者用手持式PM2.5检测仪测试发现,无论是使用加湿器还是在湿润环境的卫生间,PM2.5指数全都“爆表”。而原因则在于手持式PM2.5检测仪并不准确。它一般采用的是光散射的办法,简单讲,就是它会数出空气中颗粒物的数量,然后换算成单位体积空气里的颗粒物浓度。问题就出在,它分辨不出水蒸气和有害颗粒,会不分青红皂白把同样大小的小水滴也当成有害细颗粒物算进去。据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介绍,手持式PM2.5检测仪是由粒子数转换为质量浓度,不太准,它所测出来的值不被国家认可。
6、 蜂蜜、蜂王浆真的“有激素”吗?
流言:蜂蜜、蜂王浆里有激素,不应该给孩子吃,它们会导致性早熟。
真相:蜂蜜、蜂王浆中确实存在微量的性激素,但它的含量实在太低,根本不足以对人体生理造成影响,和性早熟没有什么关系。
1984年,美国科学家首先在蜂王浆中发现了性激素睾酮(testosterone)。1988年,中国科学家对蜂王浆中的性激素含量测定发现,每100克蜂王浆中含有雌二醇416.7纳克,孕酮116.7纳克,睾酮108.2纳克。这个量是什么水平呢?它比很多动物性食物中正常存在(而且安全)的激素含量还要低得多。北京市卫生防疫站曾对市场上销售的一般动物性食品进行了性激素含量检测,按这个结果算下来,牛、羊肉中的雌二醇含量是蜂王浆的10~400倍,羊肉中孕酮含量是蜂王浆的500多倍,牛奶的睾酮含量也是蜂王浆睾酮含量的20~150倍。肉蛋奶中的这些微量激素残留尚且被认为是安全的,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认为蜂王浆中含量更少的激素会危害健康呢?
7、 热饮杯盖有毒?
流言:最近在网上流传着热饮杯盖有毒的传言,说“遇热放毒”,或者“塑料制品本身含毒”让很多人对外卖纸杯装的热饮增加担忧。
真相:热饮杯盖主要都是由6号材质塑料制成的,6这个数字是塑料种类标准代码。我国一共有7种标准代码,分别用1到7来代表塑料制品所使用的树脂种类。其中热饮杯盖上的数字标志“6”代表的材质是聚苯乙烯。
其实,关于“杯盖遇热放毒”的传言,依据是聚苯乙烯制作的杯盖受热后会释放出苯乙烯单体。而苯乙烯单体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给予的评价中是2B类致癌物,所谓的2B类是指可能导致人类癌症的物质。其实6号材质的杯盖耐热温度是90℃,而我们冬天热饮的水温通常能够手持,且基本不会超过口腔所能承受的范围,也就是说这个温度只有60℃左右,是很难达到聚苯乙烯的稳定性耐热上限的,所以消费者其实不必那么担心。至于“6号塑料制品本身含毒”的传言,专家表示,在产品合格的条件下,6号塑料制品本身都是无毒的。
8、 “孕妇路由器”没辐射?
流言:近期,一款带有“孕妇模式”的路由器上市,根据厂家宣传,“孕妇模式”的辐射小,可以保护准妈妈。
真相:在二孩政策放开的当下,一切关于怀孕的话题都会引起人们关注。事实上,无线路由器、电脑、电视的辐射值均低于国家标准的1/100,不会对孕妇造成伤害。包括Wi-Fi信号在内,日常生活中的低强度电磁辐射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日常非电离辐射会导致孕妇流产率、胎儿畸形率提高。
9、 生物酶去除农残不如化学合成洗涤剂吗?
流言:有网文宣称,以“比亚酶”为代表的生物降解酶去除蔬菜瓜果表面残留农药的效果不如化学合成洗涤剂。
真相: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高技术863计划首席科学家伍宁丰研究员指出,以比亚酶为代表的生物降解酶与农药发生的是催化反应,可以将剧毒的农药大分子分解成为无毒的、可溶于水的小分子,农药去除得比较彻底,并且对水没有污染。而化学合成洗涤剂的工作原理则是通过其中的表面活性剂与农药之间的疏水亲水作用,将农药残留从果蔬表面剥离的物理过程。生物酶是降解农药残留比较彻底和环保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