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儿童专科医院,“分级诊疗”管用吗?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只有53.2%的综合性医院有儿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儿科的仅占12.6%。这样的结构造成了头重脚轻的局面。纵使我们努力宣传和引导,家门口没有儿科门诊,家长也只能往大医院和大城市跑。
因此,要改变儿科门诊看病难的局面,翻身仗要从基层开打。据悉,“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儿科医疗体系,加强对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的扶持,这才是治本之策。
2015年北京儿童医院的门诊量,通过全面预约、托管地方医院,通过和全国18家省级儿童医院建立北京儿童医院集团,比2014年的337万人次,下降了17万人,效果初显。
儿科医生都去哪儿了?
其实,儿科医生大量缺乏的现实状况早已出现,尤其在“全面二孩”政策推出后,配套医疗资源是否完善更是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
去年,广东、南京、海南等地多家医院都曾张贴“紧急通知”或“温馨提示”,内容大多相似,“近期我院现有儿科医生配置无法满足急剧增长的患儿需求,医院将临时采取急诊儿科分时间段开放,请各位家长给予充分的谅解!”
为什么会有如此告示?据媒体核实后发现背后原因多为“因为近期有多名儿科医生辞职,才造成人员配置上的紧张。”至于这种状况是否会长期维持,暂不得而知。
造成儿科医生荒有多重原因,除了“急剧增长的患儿需求”外,儿科医生离职转行是一重要原因。2010年以来,有超过5000人放弃了这个职业。
儿科医生面临的尴尬现实是:收入低、风险大、医生少、压力强、家长怨、部分综合性医院的儿科被撤销……
曾有网友对比了几家儿科医院的收费情况,例如和睦家医院儿科医生门诊及护士护理平均会诊费用1055元,会员价844元;而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收费标准呢,据丁香园曾报道称宠物医院挂号费150,是正高门诊的10倍。
还有一些原因,比如,1998年高等教育改革中,医学院的本科教育中取消了儿科专业,代之以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则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其中的一门课程。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认为,儿科学专业的取消,从根源上造成了今天儿科医生短缺的局面:“在发展过程中发现,因为目录没有了,甚至国家自然基金的申请当中都没有儿科的目录,那儿科肯定是处于弱势,这个学科发展就会受一定的影响。”
再如,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从医前选择专科方向时,大多不会选择儿科。为什么?首先,儿科被称为“哑科”。由于孩子小不会表达,所有的症状都是由家长转述,因此在治疗上,儿科医生都要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来判断病情,因此医生的风险也就相对更高。
而且,儿科对医院的贡献相对较小导致绩效考核工资低。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介绍:“(医院)到现在为止八十年代出的物价还在运营,同时现有的公立医院都要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因此在各个医院绩效过程当中要看每个科室的创收比例,科室对医院的贡献度,儿科恰恰最少,因为小孩又小,用药也少,处治也少,基于这种前提下创收一定少,所以在医院里面如果不给儿科医生一个特殊的偏向的政策,他收入肯定低。”
此外,医学生的培养时间很长,缓解儿科医生短缺现状,依旧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孙锟说:“(20)12年我招进来,5年本科,3年规培,3年专科医生培养就是11年。等于我招的这一批的学生,我退休了,他们还没有做儿科医生。”
2015年,国家卫计委曾提出过一些建议来缓解这个问题,比如“降分录取”儿科专业,根据岗位实际工作的需要,自2015年起,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儿科和院前急救岗位从业人员,开展加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
不过,这个政策引起了网友的质疑与反对,比如有网友称,“儿科缺人已多年,正常人的解决思路无非是提高待遇吸引人才,但讨论了这么久,咱们国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居然是降低儿科医师的执业门槛,也就是说,本来无法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差生,可以通过加试的分数取得儿科的执照!在儿科医患矛盾异常尖锐的当下,向外界传递的信号就是:儿科是劣等医生。”
各地群策群力 缓解“儿科荒”
近期,在一年一度的地方两会上,各地医卫界的两会代表集中火力在讨论 “儿科医生荒”的问题,像今年这样集中火力,高规格的讨论还是首次。梳理部分内容可得知如下情况:
1、三甲医院应强制开设儿科
儿科医生出身的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态度非常明确:三级医院需要强制布局儿科。
"以前评三级医院的时候有个规定,必须10%的床位是儿科,10%是产科,才有资格评三级。但是现在很多三级医院拿到牌照以后就把儿科关了。所以,我觉得政府要在三级医院里强制布局儿科,没有儿科的要恢复儿科;恢复不了儿科的,应该要限制作为三级医院的权利。”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态:“不能说以后再说,在‘十三五’(期间)都没有回应就不行了,所以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从制度上、法律上和分配的制度上都可以逐步解决。”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局长于鲁明表示,目前北京的市属综合医院都有产科和儿科,只是服务能力还有欠缺。要应对二孩高峰的来临,关键在于怎么把人配齐,把产床床位适当扩大调整。
2、大力发展社区医院儿科
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育处处长、省政协委员秦鉴支招:大力发展社区和私人诊所卫生服务体系,让一般的儿科疾病在社区解决。刘中民认为:全科医生培养中也要加强儿科的培养,让很多儿童的常见病可以在社区解决。沈晓明也建议儿科要纳入全科规范培养内容。
3、加强财政投入,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
2015年国家卫计委出台政策,降低儿科医生录取门槛,对此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分院大儿科主任王平道、市政协委员王平道呼吁,“降低录取门槛只会造成恶性循环,最根本的措施还是加强财政投入。刘中民说,儿科医生很辛苦,相对而言收入较低,导致很多医生不愿意做儿科医生。
4、医学院校重设儿科专业
1983年我国曾设立儿科本科专业,但从1998年开始被合并到其他专业。合并的原因刘中民解释说是计划生育国策造成儿童减少,所以儿科人才培养相应也减少了。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市人大代表张繁友建议,首先在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大学医学院重新设立儿科系或儿科专业班。刘文英说,四川所有医学院在本科阶段没有一所学校有儿科专业,只有研究生专业才有儿科专业。她建议全国医学院回复儿科专业设置。
据报道,上海交大医学院和复旦医学院今年都已增设了儿科专业。
广西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区主委钱学明调研发现,从1999年到今年的16年时间里,中国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000名。对此,钱学明与多名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提案,建施临床医学(儿科方向)本科免费培养计划,破解“儿科医生荒”。
5、加强儿科科普
沈晓明还建议,设立热线电话,普及儿科疾病的基本知识,减少家长半夜带孩子挂急诊的情况。
秦鉴认为,儿科医生荒与我国医疗规划缺乏前瞻性有关系。他说,在经济迅猛发展和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国家和地区,都会出现儿科医生的缺乏,"我们的政府部门对此未能觉察并加以分析,没有采取对应的措施及时防范"。
地方两会医卫界的提案已经对儿科医生荒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即将到来的全国两会上如何解决儿科医生荒显然也将是一个重头戏。
然而“儿科荒”的解决,并非眼下靠钱、行政干预等单方面措施就能迅速解决的,好医师的培养、好的医护环境建成是需要国家、社会及个人付出巨大的精力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