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资讯抢鲜报
政协委员建议:打造冬季海南岛马拉松嘉年华品牌
2016-01-25 17:37:00
 

  中国经济网海口1月25日讯 如今,马拉松赛就以其门槛低、参与度高、互动性好、体验性强的特点,在国内遍地开花,一跃成为国内第一大群众性体育活动。如何深耕马拉松赛的经济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扩大马拉松赛的内涵和外延呢?政协委员张士忠向政协海南省六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把环岛马拉松和海南岛欢乐节结合起来举办,打造冬季海南岛马拉松嘉年华品牌。同时,围绕马拉松赛事和马拉松文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

  现状:马拉松赛遍地开花 发展呈喷薄之势

  “2015年全国马拉松赛事数量和参赛人数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到134场,较上一年增长了83场,增幅超过160%。”这是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杜兆才在2015年中国马拉松年会上给予2015年中国马拉松赛事的总结评价。从2010到2015年,国内马拉松赛事从13场增长到134场,赛事数量五年间增长了近10倍,参赛人数从十几万增长到超过150万,全国4个直辖市和23个省参与举办,吸引了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广大长跑爱好者参与其中。

  放之海南,自2010年儋州国际马拉松首开海南举办国际马拉松赛的序幕至今,海南岛已成功举办6届儋州国际马拉松、2届海口国际马拉松、3届海口国际沙滩马拉松、2届三亚海棠湾沙滩马拉松,单场赛事参赛人数突破5.7万人。2016年2月28日,三亚还将举办首届海南国际马拉松赛。比赛时间从2015年12月持续到2016年2月,一个季度之长。参赛人数因赛事设计,各有不同,如儋州国际马拉松赛吸引5.7万跑友报名参加,还有来自全球18个国家的的63名专业运动员参加,首届海南国际马拉松赛则计划参赛人数20000人。报名参赛的人员年龄跨度也是其他体育赛事不能及,迷你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年龄下限分别为13岁、16岁、20岁,不设上限,参与跑步的市民群体还在逐步壮大中。

  当前的马拉松赛呈喷薄发展的势头,围绕马拉松展开的包括赛事组织运营、赛事服务、赛事营销、产品植入、手机客户端和线下衍生品开发等,已经形成了以马拉松赛为纽带的体育产业链条。而因举办马拉松赛事的举办而给城市带来的餐饮、住宿、交通、旅游等方面的综合消费、经济收入大为可观,在推介城市旅游资源,塑造城市整体形象,助力城市功能发展等方面都显现出马拉松特殊的功效。城市也越来越看重这一点,为马拉松马拉松赛事由冷转热提供基础条件。

  而跑步爱好者与日俱增,是马拉松运动热度不断提升的内在动因,其中蕴藏的巨大市场前景和产业价值更为城市和商家看重。如咕咚运动、悦跑圈等手机APP,专注线上跑步活动的同时也开始转为线下参与。智美体育则提出“一城一品”的品牌马拉松概念,打造“马拉松+”的产业模式,在城市旅游发展,路跑培训、体育用品消费等方面做出先行探索并取得不俗的市场反响。

  可行性:资源优势无可比拟 经济效益蔚为可观

  在提案中,张士忠强调海南具有冬季无可比拟的气候和环境优势,成熟的赛事组织运营经验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具有创新赛事形式的资源优势。

  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体力消耗巨大,被认为是人类体能挑战的极限。马拉松比赛场地完全开阔,任何雨雪、大风或低压的不良的气候条件都有可能影响跑友的体能和成绩的正常发挥,不利于赛事举办。如2014年北京马拉松,雾霾成为最大的诟病,赛前有部分选手弃赛,赛后一些选手感觉身体不适,让众多跑友不满。海南在国人心目中是公认的温暖地带,唯一的阳光天堂,对世界各地的跑友来说,冬季在温暖如春的环境中跑马也是一种完美体验,因此海南冬季举办马拉松赛事具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和绝对的环境优势。

  近年来,海南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国际性的大型体育品牌赛事,积极培育本土体育运动品牌,举办了2011-2012、2014-2015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儋州国际马拉松赛等。张士忠指出,这些赛事和活动的举办,一是吸引全民参与体育运动,提高海南体育运动项目水平、办赛经验和赛事运营管理能力。二是提高了海南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向世界展示海南独特的环境资源和发展体育经济和热带旅游的巨大潜力,塑造了海南运动、健康、活力的整体形象。三是促进海南体育经济形成,助力海南旅游整体营销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在海南,跑步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每年群众和企业自发组织的跑步活动就有上百场之多,吸引众多跑友参与。正是因为这些赛事的举办,海南拥有丰富的实施运营管理经验,可以为世界跑友提供连续多场的完美赛事,具有统筹打造马拉松嘉年华的先天优势。”

  作为公认的国际旅游岛,海南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旅游服务完善成熟,具有阳光、沙滩、海水等热带旅游岛屿的一切先天优势。此外,海南本土的黎苗文化独特迷人,各市县的地方美食各有特色,吸引世界游客为之驻足。海南有条件围绕马拉松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周边活动,将纯粹的马拉松赛打造成一场马拉松文化的嘉年华。如公路主题马拉松可设计观海、观山、观田园的不同路线的赛事;海洋主题马拉松可设计美女比基尼、沙滩跑,海洋环境保护公益跑等;乡村风情马拉松可设计黎苗风情跑、特色村寨跑等;也可围绕马拉松赛事,融入美食节、海洋展、海上运动体验等周边活动,拉长马拉松的辐射范围。

  “目前海南岛的各类马拉松赛事,在冬季大大小小的马拉松比赛也有十几场,均为独立比赛品牌,单次比赛项目,在时间安排上也未连成一体,马拉松赛的规模效应没有得到有效凸显。”张士忠指出,来海南度假的游客,多为休闲度假游,停留时间平均为4.5天,旅游体验也多为对环境资源的消费,较为单一。如在冬季将马拉松赛事统筹规划,连成一体,做到一月一大赛,一周一小赛,赛赛相连,游客跑友到海南度假的同时,7天时间可以参与两、三场马拉松赛事,节约时间、节约经济支出、丰富和加深了旅游体验,更提高游客对海南旅游的美誉度,可谓一举多得。

  建议:统一布设比赛时间 延展马拉松赛外延

  张士忠指出,马拉松赛是一种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更是一条完整而绵长的产业链,要深挖“马拉松+”的经济效益,统筹下好海南马拉松这盘棋。具体建议有以下四点:

  一是由省文体厅统筹安排,市县政府和体育赛事企业参与举办,可考虑把环岛马拉松和海南岛欢乐节结合起来举办,打造冬季海南岛马拉松嘉年华品牌。可由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统筹各市县马拉松办赛情况,实行马拉松赛备案制,统一布设比赛时间;

  二是引入成熟的体育赛事运营机构,在赛制设计、赛事运营、赛事保障等方面做精做优,让参赛者感受海南美好自然风光的同时,享受最人性化的赛事服务和完美的赛事体验,提升海南马拉松赛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是延展马拉松赛的内涵和外延,可围绕马拉松赛事和马拉松文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提高马拉松赛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创新参赛者的跑步体验。通过不同的路线设计和内容包装,让参赛者和参与者领略城市的魅力、见证城市的发展;

  四是持续举办,用心打造,使海南马拉松嘉年华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要从打造海南旅游名片,和塑造海南影响力赛事上着眼,将其作为一项的长期活动事来延续举办,使其保有生命力,不断创新发展。(孟瑶)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