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许继智能:遨游于国家万亿配电网建设蓝海中的智能配用电企业
2016-03-22 09:25:00
 

纵观许继智能的价值之旅,有关键的几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 与国家发展大趋势步步相随的产品研发与创新——如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能效管理系统。前者是可以替代国际同类产品的重要产品创新;

  2 相应低廉的运营成本——地处河南许昌,拥有包括人工、原材料加工等各方面成本优势;

  3 在合适的时机登陆新三板,并于资本支持下开展合作、吸纳——与许继智能的产品、技术等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4 即将拓展并逐渐成规模的海外市场——如印度、东南亚、非洲等地;每一个板块都成为许继智能价值提升转道上的加速器。

  许继智能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产值、利润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这些并不是许继智能的全部,但有了它们,许继智能实现下一个5年计划内完成主板上市的“梦想”便有了更硬朗的支撑。

  作为专业从事智能配用电系列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许继智能的业务领域包含轨道交通站房自动化系统、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能效管理系统、防雷系统等等。在专访了张总和他的团队之后,笔者不得不感叹许继智能高速发展中享受的各种“幸运”:

  1 初创阶段时值国家投资4万亿基础设施建设;

  2 2013年国家4万亿投资结束后,目前又赶上了国家2万亿投资配电网建设(依据2015年国家能源局发布文件);

  3 未来5年,在2万亿配电网投资基础上,许继智能还将踏上7000亿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浪潮。同时能源互联网的兴起和售电侧放开又带来了长期发展的历史机遇。

  如果您觉得这些还不足以证明许继智能的幸运,因为这是针对全行业的所有企业,那么许继智能在登陆新三板后的第一次增发,恰好选择了2015年6月的股灾前一周完成,而且定增金额、企业估值等都刚刚好达成了“创新层”的各项指标。

  似乎一切都是为许继智能量身定做的。自2009年从许继集团独立出来时,相信谁也没有预料许继智能今天的高速成长。

  当然,有过更多人生体验的人都明白,“幸运”其实也是一种大智慧,它是集合了深入的洞察、准确的判断和过人的直觉于一体的结果,而这些都来自于不断的尝试与锤炼。

  几乎每一位我们采访的许继智能团队成员都提到许继智能的董事长张洪涛的鲜明特点——非常强的求知欲和“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的意志。他将许继智能带到了更高的层次,同时也不断地推动高管团队持续学习,拓展各自的领域技能与资源。

  许继智能以“成为卓越的能源互联网和能源服务商”为愿景。对于曾经在许继集团做到中层,管理着200多人,并且发展前景可期的张总而言,做出从“体制”中跳出来的决定似乎并没有常人想像的那么难。秉持不愿意被压抑的个性,张总在与老领导深入交谈之后即决定“出走”,虽然这意味着承担更多的压力、责任和风险;同时,经济状况短期内可能还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企业初创阶段。如今,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智能配用电产品服务商,但张总也坦言,“工作狂”式的生活方式让自己感觉愧对家人。

  许继智能的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我们的人都太年轻了,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张总说。其实有这种想法的老板很多,但是像张总这样愿意由企业出资,将自己的高管团队悉数送到各知名院校就读EMBA的并不多见。这是一位卓越企业家的胸怀和气度。当被问及是否担心团队“跳槽”时,张总自信地说:“机会成本一定有,但我们的离职率很低。”

  在许继智能工作了5年多,年仅32岁即担当起许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任北京许都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职责的尤军锋,在许继智能从技术、工程设计到商务合作等业务版块都进行了不断地尝试。他分享自己的许继智能经历时说:“其实岗位不同,思路很多就不一样。在厂内做设计、做生产,可能就会更严谨、更制度化、流程化一些。但是跟市场打交道,可能就更灵活,更随机,人性化一些。(公司的发展)超出了我自己的预期,因为很多公司刚成立的想法跟现在很多自己的想法都不一样,所以现在我们也在充电,比如我在北京上对外经贸的EMBA。”

  张总把许继智能的2016年确定为“产品质量年”。“公司业绩额逐步在扩增的同时,可能就连带着产品的风险。业绩一直在扩增,规模在扩大,这时候产品质量必须跟得上。否则,如果一个单子砸了,比如说国网的项目(产品质量不达标)可能就会被通报。那么今年,或者明年,甚至几年之内的单子就都取消了。所以产品质量年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尤军锋说。

  他认为许继智能的产品质量比之前提升了很多,当然也还有提升的空间。“希望2016年质量年之后,能达到90分。”尤军锋说,他还提到自己心目中好的技术企业标准,“做技术类的企业,我感觉人均产值达到二、三百万就是做得比较好的。”2015年,许继智能规模达200余人,实现了约2亿元产值。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

  CEOideas:许继智能虽然年轻,但发展得很快。当面对客户,与市场上很多成立多年、品牌知名度更高的竞争对手硬碰硬的时候,您会怎样介绍许继智能的优势以获得客户的信任?

  张洪涛:跟竞争对手硬碰硬的时候,也就是招标投标时,我们的优势也很明显。第一,我们的技术继承了许继集团多年来在电力领域的经验,许继集团在电力领域应该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我们都脱身于她。

  第二,周边产业链配套完整。在许昌地区,因为许继集团和森源集团都在周边,所以电力产业链相对完整,配套商的价值包括服务的及时性都很好。

  再有,我们的成本相对低廉。在许昌地区,无论是人工成本还是供电成本都要低一些。

  CEOideas:公司发展到今天,成功登陆新三板并且实现每年30%的高速成长,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对了哪几件事?

  张洪涛:公司成立以来专注做配电自动化。配电自动化在电力系统通俗的讲是35千伏以下的电力装备,由于我们正好赶上4万亿投资,公司就迎来了发展的机会。

  后来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在2013年开始也预感到4万亿投资接近尾声,这时候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2013年我们就启动了未来前景很广阔的两个产品,一是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再一是能效管理系统。

  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实现完全替代进口,这一产品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项目支持。但是这一产品很难突破,因为地铁跑是靠它供电的,1500V直流,地铁不能停电,如果它出问题,地铁停运两分钟就会被新闻报导。因此对地铁公司来说,它们希望用成熟国外产品,哪怕是贵一些,都不愿意用我们国产的新产品。

  没有真正的运用是一个很大的屏障,这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没有运营业绩,就不能去投标,不能投标就没法实现市场的突破,而国家又鼓励新产品创新,所以通过河南政府,包括许昌市政府的努力和支持,经过副省长的审批,包括省委书记的指示,现在这件事已经突破了,就在今天(3月10日)郑州开设计联合会,开完设计联络会之后预计马上就签合同,在今年有五个(地铁)站能够投入运营。

  五个站投入运营的意义非常重大,代表着明年我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产品。这个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还是很大的。现在副省级城市以上都在建地铁,每个牵引站200万元左右,每条地铁线一般在3000万元以上,一年做几条线就可以了,这一产品可以形成未来的支撑。

  再有,我们2013年也启动了能效管理系统,2014年中标了中央国家机关节能监管体系。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3个部委项目。第二批已经中标了8个部委,在当时入围的厂商里,许继智能是中标最多的一个。

  CEOideas:过去的几步走得很成功,那么许继智能未来如何规划和布局,并不断提升市场地位和竞争力,走得更远、更高?

  张洪涛:众所周知,能效管理系统随着节能减排和环保的要求提高,能效管理的未来空间特别广泛。我们国家以前处在经济发展阶段,各种能源是先有使用的需求,未来都会考虑节能减排,这一点实际上都是目前欧美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国家明年也会发力。

  能效管理系统产品2016年最起码签订合同可达2000万,明年可能也有一段快速增长期,因为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国家对节能环保的力度在加大。像许昌市政府已经启动了第一批试点,要拿几百万来做这件事,而这在原来是从来不做的。

  另外,国家2万亿配电网的投资和7000亿农网改造也是我们的业务支撑。许继智能所有的产品都在这两个领域,那么今年肯定是一个爆发期。

  以上是我们的已经上市的既有产品。既有产品在2016年-2020年这五年配电网投资的时间,应该是处于增长期,我们有这方面的优势,这样未来五年的增长应该说是很明确的。

  而且,从未来的发展方向上,目前许继智能定位的产品都是能源互联网在配电网应用的基础。现在都提倡能源互联网,所以去年我写了一篇文章《能源互联网在配电侧的应用》。能源互联网在国际欧美来看,它主要是在配电侧、用户侧的应用,我们所生产的产品就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所以现在公司定位要打造成一个能源互联网企业和能源服务企业。目前公司要往这方面拓展,这是有代表性意义的。

  另外,国家现在提倡售电侧放开,这为能源互联网在配电侧业务提供了机会,因为原来是国家电网垄断,所以就很难实施,放开之后我们就可以成立售电公司,比如在许昌新区成立一家公司,我们把它建成一个真正的能源互联网供电区域,设备由我们提供,同时我们做好运维和节能工作。我们的产品就都融合进去了。

  现在全国这一模式已经有两个省份开始试点了。去年公司已经完成了调研,并且和河南省电力公司,包括向许昌市市委书记做了汇报。河南应该很快会成为试点地区之一,我们根据国家的政策来推动这件事情。

  未来,基础建设肯定会有那么一天饱和了,不再需要基础建设,那么能源互联网在售电侧、配电侧的应用,售电公司和运维、节能等未来就会成为重点之一,我们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正是这一领域。

  最后,在国际领域我们也有考虑,今年在春节前刚成立了海外营销部门,现在正在招兵买马,希望在非洲、印度、东南亚等地区拓展。国外应该说今年还处于布局、摸索的阶段,要看今年做的效果,再持续的投入。

  CEOideas:有了以上一系列的发展,您希望许继智能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比如在市值、规模等等方面?

  张洪涛:国内我们同行做的好是上海安科瑞、深圳中电以及南京的企业等。上海安科瑞的招股说明书里面的竞争对手分析就有我们。我们肯定是处于第一方阵,在中西部地区许继智能应该是影响力最大的,由于我们前期的市场布局因为人员的限制,主要布在中西部地区,现在已经往东南沿海地区布局,我们在南方电网最近已经入围。

  另外,未来如果真正的把许继智能做成一个能源互联网企业、能源服务企业,我们还是需要取长补短,寻找一些合作伙伴,或者以合资、并购的形式来进行。目前,我们正在一些这些领域寻求外界的合作。

  有一位清华的博士计划跟我们合作电力电子产品。这方面技术不是我们公司的优势,但他们有技术、有产品,那么我们这种合作已经沟通了。应该会很快(就实现落地),这类事情应该2016年都会尘埃落定,2017、2018年就会见成效。

  对于市值方面的期待,我觉得首先还是企业自身要做好,同时要让投资人了解,因为“酒香也怕巷子深”。做好这些后,我相信市场对我们会有一个很客观的反应。

  在我心中,许继智能应该和上海安科瑞算同一层面的公司,它是在主板上市的公司,我希望未来5年许继智能A股上市后在市值方面也实现同一高度。

  许继智能董事长张洪涛寄语

  (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就能真正实现中国的民族装备业,在配用电侧,超越国际巨头。因为我们有很大的市场,从而实现我们的民族配用电产业,在超越国际巨头的同时,能够走向全球,真正实现我们所谓的工业4.0,或者中国制造2025。

员工眼中的张洪涛:

  杨威(许继智能综合部部长):第一,相对来说他的阅历比较深,他参加工作之后一直在许继集团工作,从技术、研发、管理各岗位一路走过,他经历相对来说比较丰富。第二,无论是从管理上,还是从待人上,他懂得感恩。比如,虽然头几年公司起步阶段比较困难,但是公司在资助贫困学生、对待员工方面都非常好。今年过完春节之后,我们一直和华中科技大学的老师沟通,计划在华科设立了一个奖助学金,每年10万元,资助10年,共100万。

  一个企业的发展,很重要的方面是看企业家的胸怀。第一是人格魅力,张总的为人、素质等有很多方面体现了特有的人格魅力;第二看企业家怎样善待他人,是否懂得感恩,这个人是否值得信任。我感觉张总在这些方面已经有了很多企业家独有的特质。

  再有非常关键的是他有求知欲。他一直就有危机意识,他一直在不断学习,去清华经管学院读了EMBA,结束之后他又要去清华五道口读金融EMBA。他感觉要是天天窝在许昌,公司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只有不断地往北京、上海这些地方开阔视野,积累新鲜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促进公司发展。

  当代社会,公司自身有条件是前提,同时也得有贵人相助。张总通过不断的学习,还积累了很多人脉,对于公司的发展——无论是公司运营、资本运作等各个方面,都能够提供很多指导和帮助。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