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中国火星车预计2020年升空
2016-03-18 20:10:00
 

→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的中国火星车模型 (资料图片)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叶培建近日透露,中国准备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2021年抵达火星,并有望一次任务实现“绕”“落”和“巡”。

  火星车是一个移动智能体

  即将在红色星球上开始探险之旅的中国火星车与在月球上留下中国印记的月球车“玉兔”又会有什么不同?

  为此,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曾负责“玉兔”研制的探月二期工程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贾阳。他说,火星表面环境复杂,火星与地球之间距离遥远,最近时约5500万公里,最远为4亿公里。

  “这决定了火星车必须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力,自主实现环境感知、路径规划、科学探测、故障诊断等功能,也就是说火星车必须是一个移动智能体。”贾阳说。

  贾阳介绍,火星距离太阳更远,同样的面积下太阳光的能量只有月球表面的40%,为了接收更多的太阳光,火星车的“翅膀”将变得更大、更漂亮,而且“翅膀”的方向还要不断调整,努力对着太阳的方向。“尽管火星表面的温度变化比月球表面温和些,但还是需要为火星车穿上一件适合的‘棉衣’。”

  须设计“休眠”模式应对尘暴

  火星有大气,但是气压很低,只有地球表面大气压力的1%。在火星的夏季,常常形成尘暴,这正是电影《火星救援》中故事的起因。尘暴发生时,火星车接收的太阳光能量急剧下降,航天专家认为,必须为火星车设计一个“休眠”模式。

  贾阳说,火星表面的重力使火星车移动的时候,需要更大的功率,火星车的“筋骨”也必须设计得更强壮。

  此外,不同于月球车工作的时候,地面很快就能知道车上的状态,火星车的信号传到地面,最长需要20分钟。“所以必须为火星车设计‘超强大脑’。一般情况下,火星车都要自己处理各种情况。”贾阳说。

  中国火星车模型曾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它长约2米,和“玉兔”月球车一样有6个车轮,但个头比“玉兔”更大,因此它应比“玉兔”具有更强的越障能力。

  国人目光朝向更远深空

  贾阳说,火星等深空探测任务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复杂系统工程,它的实现将使中国在相关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从总体上提升中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中国的月球探测‘绕’‘落’‘回’三步走的计划即将实现,把中国人的目光放到更远深空的时机即将到来,在一些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将更多地看到中国人的身影。”贾阳说。 (文/图 新华社)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羊城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