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我财经]许维鸿:法律不能管的太细 刷单只是短期行为
2016-03-18 16:00:00
 

  点击进入《我财经》专题

  媒体报道,阿里打击刷单遭遇司法困境,有刷手叫嚣一个月能挣300万。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许维鸿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法律如果管的太细,也会有一些麻烦,如果法律连刷单都管,就会对司法机构造成比较大的压力。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这件事,虽然现在以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购物迅猛发展,但互联网的发展是有一定峰值和瓶颈的。”

  许维鸿指出,这两年随着阿里巴巴等电商的发展,大家更多通过销量来判断一个商品的好坏。以前买衣服认牌子,现在则是看哪个店卖的多。不过,刷单更多的是一种市场短期竞争行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使用,不会长期存在。“互联网没有那么容易把传统业态吃掉,我们还是希望能有品牌化和综合化的商场,没准实体店反击的日子就快到了。”(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雅坤)

  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最后来看财经今榜第五位的新闻。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成长,整个中国,针对电商、O2O等新兴的互联网业务的虚构交易产品或服务价值高达6000亿元。而刷单也已从过去的少数、极个别行为,转变为人人可伸手的地下产业链。更有刷手声称单子多得做不过来,一个月能挣300万。

  阿里巴巴搜索产品负责人思函表示,刷单破坏的是整个电商生态。阿里巴巴对刷单的打击非常严厉,刷单商家不仅仅会被扣分、关店,更重要的是,刷单店铺和商品会被“降权”,意味着根本得不到展示机会。同时,涉嫌刷单的交易量不会计入阿里巴巴财报。而解决刷单、虚假宣传绝不能只靠阿里巴巴、电商,还应在法律上对刷单组织者和商家给予有力处罚。您认为该如何填补这一块的监管空白?

  【点评】许维鸿

  【追问】据外媒报道,在一档国外真人秀中,有中国年轻的富家女放言,只吃神户牛肉,而她的朋友则喜欢用吸管喝红酒以“不弄脏牙齿”。有评论认为,这些被宠坏的孩子“糟蹋一切不是他们赢得的东西”或“以恶心的方式炫耀,而成为中国社会的毒药”。对此,您怎么看?

  相关文章:

  [我财经]胡乃军:股市不是投机场 管理层大棋将迎新格局!

  [我财经]胡乃军:年轻人养老应靠自己 谁欠钱谁买单!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