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卢柏良买了两本书,《孙子兵法》和《坛经》。后来每次出差都随身携带,空闲时便拿出来琢磨。直到2008年,卢柏良感觉他读懂了这两本书,明白了点取舍之道和孙子兵法的精神,也悟出了一点自己的投资道理。
温故而知新,从古老的东方智慧中汲取营养,未必不是一种可供投资进阶的良途。
⊙记者 屈红燕
2015年下半年,A股去杠杆和去泡沫叠加带来大幅波动,“千股跌停”时有发生,下跌的速度之快历史罕见,来不及转化思维的投资者无不被淹没在滚滚的趋势中,上千只私募遭遇惨痛清盘。道谊资产却在此期间交出了一份不一样的答卷,全年仅有10月份回撤1.5%,其余月份均录得正收益,全年收益率超过50%。
道谊资产的董事长卢柏良实际上入行已经接近20年,翻看道谊稳健的净值曲线,便可以看出他不仅躲过了2015年中期之后的大跌,也曾成功躲过2013年中期由于带来的市场大跌。防御之余,卢柏良的进攻性也很强,他在下海之前曾任国信证券(002736,股吧)资管部投资总监,其所管理的国信金理财经典组合也曾在2009年获得77.51%的收益,勇夺当年券商FOF类产品第一名。
在谈及投资经验时,卢柏良说,不可胜在己,可胜在人,只有做到不可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务求立足不败
卢柏良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1997年怀揣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的毕业证开始进入证券市场,尽管科班出身,一入行就在证券行业中,但他还是觉得自己“懵懵懂懂,进步很慢”。不过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买了两本书,《孙子兵法》和《坛经》。后来每次出差都随身携带,空闲时便拿出来琢磨。直到2008年,卢柏良感觉他读懂了这两本书,明白了点取舍之道和孙子兵法的精神,也悟出了一点自己的投资道理。
孙子兵法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卢柏良认为,投资也如打仗一样,首先追求的是“不可胜”,也就是确保自己不要有破绽,防守在先,确保没有疏漏,然后才追求“可胜”,但是“可胜在敌”,也就是说能否胜利并不只取决于自己,也取决于当时的外界环境,并不刻意追求“胜利”,如果获胜条件不具备却刻意追求“胜利”则可能导致过分冒险,自身反而受损。
2015年6月中旬也是股市大跌之始,卢柏良果断大幅减仓。卢柏良观察到,本轮股市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改革预期,市场对它的边际反应越来越钝化,而其次的驱动因子,货币政策5月底也似乎进入观察期,这两个因素的边际变化影响着市场的心理,也预示着股市的估值提升可能进入转折点。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业绩尚未出现跟进,综合估值和业绩两因素来看,趋势上大概率会出现回落。
卢柏良认为,投资一定要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时时关注市场,凡事要有提前预判,不可贸然行动。这也与孙子兵法的精神相同,“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孙子兵法说,打仗之前一定要预判,综合各方面因素看打赢概率大,则出兵打,而预判打赢概率不大,则进行防御。
知行需要合一,有些投资者尽管也认识到防御的重要性,但在下跌的时候却舍不得砍仓,总想卖在最高点,结果延误战机。卢柏良说,“我在股市如火如荼的时候,就告诉我的同事们,要做好跌停板减仓的心理准备,只有做好这个心理准备,才能在市场调整信号出现的时候舍得放弃部分到手的利益,从而保住大局。肯吃小亏,才能生存和赢!”
正因为以“不可胜”为追求基石,卢柏良旗下的三只产品创立以来的净值回撤很小。2011年卢柏良从国信证券出来,但他并没有急于发行新产品,2012年8月发行了首只产品,2013年底感觉系统风险已经基本释放完毕,预感2014年大机会将至,决定在发行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同时发行了两只产品。这三只产品的净值均为稳步上扬,期间没有出现大幅回撤,集小胜为大胜,迄今为止,1号产品累计收益为158%,2号和3号产品累计收益均超过70%。
缺少防御而导致自身受损的反例比比皆是。2015年由于股市的快速调整,1500只私募基金产品遭遇清盘,其中不乏明星私募跌落神坛,一只产品清盘对私募带来的信誉打击不可估量,一次不慎可能导致部分私募投资人会永久退出行业。
推崇“胜于易胜”
卢柏良不仅立足于防御,在进攻方面也是一把好手。2009年,他所管理的国信金理财经典组合曾获得77.51%的收益,荣获当年券商FOF类产品第一名。在谈及进攻方面的经验时,卢柏良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也就是说,善战者只是打胜了容易被打败的敌人,真正的善战者,没有智谋出众的名声,也没有勇猛异常的名气。卢柏良认为,投资是追求概率取胜,只有在趋势向好,大概率取胜时,才重仓出击。
2009年当4万亿启动时,卢柏良判断,面临着估值和业绩的“双击”,市场处于大概率上升趋势中,便开足马力,将所管理的产品提至高仓位。由于国信金理财经典组合是一只基金组合,卢柏良便选出了进攻性最强的一批基金,这些基金要么是指数基金,要么是高仓位从不调仓的进攻型基金。年末盘点下来,国信金理财经典组合收益率远远超出同行,位于券商10只同类产品榜首,收益率高达77.51%,而第二名的收益率不足50%。
卢柏良将自己的经验总结为“秉持价值,因地制宜,与时偕行,概率取胜”,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做投资要用概率取胜,概率大的时候才可以把仓位提升,概率小的时候空仓等待或者快速出击,趋势好的时候就是概率大,趋势不好的时候就是概率小。
在卢柏良看来,对于个股来讲,行业是大概率;对行业来讲,指数趋势是大概率;指数来讲,中国的基本面是大概率。“为什么要判断趋势,逃顶和抄底都是趋势问题,看对趋势,再把仓位压上去,这本身就有超过51%的概率获胜。”
卢柏良在过去接近二十年的投资生涯中,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研究框架,其核心是判断估值和业绩发展的方向以及这两个变量的组合变动。在2013年以前,这个框架其中的变量分别是通胀、宏观经济政策、流动性、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这五个变量影响着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股票的估值,当估值和业绩双双向上,就形成“双击”局面,但估值和业绩双双向下时,就形成“双杀”局面,当估值和业绩向相反方向运动时,就形成了平衡市或震荡市。2013年初以后,他又适时拓展了这个框架,吸纳债务因素这个变量,2014年四季度后,又吸纳了改革这个非常规变量。卢柏良感觉法无定法,只要有助于认识真相,可以同时启用多框架来分析形势。
卢柏良说,在判断趋势向好时,尤其是业绩与估值存在双双提升的市场中,重仓出击,投资就如“滚石头下山”一样容易,胜在易胜尔,一旦发现行情原生驱动力衰减,结合周期和技术因素,就会主动控制风险,因为如果趋势不好,就算获胜,也不是孙子兵法所提倡的,因为那种胜利是冒了很大的风险。
谋求变与不变
经验有时是救命的利器,有时也是沉重的负累。而卢柏良在熟读了《坛经》之后得出的最大感悟就是,人本身好似一个空杯,不增不减不净不垢,心里想的东西如同杯中之物,倒掉之后可以换新的内容,很多东西要在心里放得下,比如说经验,只有不必太在意,才能在行情变化之后,去适应和去修改自己的投资框架。
展望未来,卢柏良感觉投资逻辑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上市公司与以前的同质化相比,会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化,这是一种趋势。这主要是以前中国经济的驱动力很集中,比如投资、消费、出口等等,但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更分散、更细化、更多元,它们将来自于各行各业的千千万万企业家们的不懈尝试和探索中,所以投资机会碎片化是大势所趋,投资机构必须创新适应捕捉碎片化投资机会的投研组织,提高捕捉碎片化机会的能力。”
采访之余,卢柏良也颇有些感叹,他从国信证券出来,只想追随本心,实现喜欢做投资的兴趣而已,设想在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下专注地做投资,所以在公司架构方面,本着更开放的股权分配、更开放的利益分享来实现激励,共谋事业。不过,宽松的利益安排并未起到应有的激励效果,资产管理行业应守的本质要求,即守信和约束欲望以及公司的企业价值还是受到了一定挑战,良好的利益安排并不能阻止人性之弊。
卢柏良认为,要做到全流程的风控思维,必须从公司组织架构上排除隐患,哪怕错失公司扩张的机会,也必须坚持。他还忠告行将创业的投资经理们,在选择合作伙伴方面务必谨慎,志同道合比什么都重要。
卢柏良投资履历
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拥有20年证券投资经验。先后在宁波证券、特区证券等机构任投资经理;2006年1月-2011年5月底,先后任国信证券投资管理总部投资经理、资产管理总部投资总监。
2008年管理的国信金理财经典组合获“朝阳永续”颁发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第三名。
2009年管理的国信金理财经典组合实现77.51%收益,获国金证券(600109,股吧)举办的中国第二届最佳私募基金之2008-2009年度长期优胜奖,同时获“朝阳永续”颁发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FOF类第一名。
2010年再次获得国金证券举办的中国第三届最佳私募基金之2008-2009-2010年度长期优胜奖。
2012-2015年所管理的道谊稳健私募基金在同期可比基金中排在前四分之一。
2015年所管理的道谊稳健私募基金获得“2015年度金长江明星产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