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面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适应国内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对此,来自东部外贸大省的代表、委员们感触最深。海关总署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4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5.7%。若以美元计价,2月份的出口增速同比下降25.4%。
2月份的出口增速,创下了自2009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这一方面是由于2月份我国迎来传统春节,节假日因素导致当月企业非正常生产和运营时间比往年更长,春节假期效应几乎完全体现在2月,导致出口大幅下滑。从另一方面看,这也进一步暴露,在外需疲弱的背景下,我国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外贸结构亟待调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出口也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不过,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和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增长陷入低迷,我国的外贸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与此同时,我国的外贸规模十分庞大,已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对外贸易,不可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力不断强化,传统产业的动能逐渐减退,我国不可能再继续依靠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和大量的资源能源消耗来换取外贸高速增长。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已经为我国继续利用好国际市场、增强外贸竞争优势和增长动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我们也要看到,尽管外需低迷,外贸企业仍然有着巨大的海外市场空间,当务之急应采取多种措施,遏制出口下滑的势头。从更长远看,外贸企业应坚持苦练内功谋长远的策略,通过不断增强自身体魄,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推动外贸结构向世界产业链的中高端延伸,增强“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实现外贸的平稳发展,必须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上。一方面,传统外贸企业要通过不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企业在竞争中更多依靠技术、品牌等制胜。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加快高铁、核能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步伐,构筑更具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
当然,有关部门也应加快落实和完善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要推进贸易便利化,全面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降低出口商品查验率;要通过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谈判,积极介入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