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谁吞掉了公立医院改革红利
2016-03-10 07:58:00
 

  在新一轮医改中,集多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的公立医院改革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昨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三场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直言,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严重滞后,虽然从2009年至2015年间医药卫生总支出增加了两倍多,但其中大笔资金都被医疗环节中多项产品、服务的虚高价格所消耗掉了,故未能破解“看病贵”难题。

  公立医院改革被评“严重滞后”

  公立医院改革“硬骨头”难啃已是不争的事实。昨日的记者会上,黄洁夫对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更是直接用了“严重滞后”来评价,“我国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优良医药卫生资源不足,大量患者涌入大医院,社区医疗所、小医院门可罗雀,而且存在结构性矛盾,地区分布不均匀、城市农村分布不均匀。不可否认,近几年,我国在解决这些问题上花了不少钱,去年我国医药卫生总支出为4.2亿元,六年中金额增加了两倍,但百姓切身感受并不好,国家支出的大量资金被医疗服务中间环节价格虚高的商品消化掉了”。

  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案例,湖北省社科院院长宋亚平曾因感冒挂了三天药水,支付了1200元药费,在惊讶的同时他暗自调查发现,所用药品价格“水分”大得离谱,出厂仅10元的药品经过层层加价,在医院开售达到192元,足足是出厂价的19倍。

  业内表示,公立医院改革改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看病难、看病贵”这一大民生问题的改善。

  “公立医院改革已成为整个医改的核心,公立医院改革不成功,医保制度就不可能成功,医药行业也会受到牵制。从现状来看,很多医疗卫生资源,包括医保基金大量被公立医院医疗的不当行为浪费和吞掉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直言。

  垄断难破才是涨价的背后推手

  那么,推行已久的公立医院改革红利,到底是被什么吞掉的呢?昨日,北京商报记者在全国政协小组会间隙采访到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他坦言,公立医院改革进程中,患者看病总费用仍然上涨的背后是多项因素叠加而成,药品加价、高质耗材、过度医疗、过度检查等都会助推涨价。

  “医药领域虚高价格消耗掉了医改投资的政策红利,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诊疗方案才是决定费用走向的‘指挥棒’。”某资深业内专家称,政府大量投资的成果没有被百姓感受到,说明资金使用效率还是太低,无法约束供给方的服务行为。

  该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改革仍然没有改变这些医院的绝对垄断地位,在医疗服务供给方垄断没有被破除时,改革想要提高效率其实是很难的。

  郑功成直言,公立医院不能再像过去几年那样恶性膨胀了。

  “现在动辄讲一个医院有千张床位,一个医院一年能获经营收入几十亿甚至上百亿,接受多少万人次的门诊,越是三级医院、高级医院,看病的患者越多,形成了倒置现象。三级医院本来是看疑难杂症的,现在都成了争夺普通患者的巨头。几乎所有的公立医院都在恶性膨胀,不断地扩大规模,搞基建,购买高精尖仪器设施等等。公立医院不断膨胀已成一种惯性,社会资本投向医疗与健康领域受到严重抑制,没有空间,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公立医院都变成航空母舰,民间资本怎么进得去。”郑功成说。

  三医联动是破题密钥

  接下来,如何跨越公立医院改革阻碍,直接关乎整个医改成败。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介绍,去年已在100个城市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今年要将试点城市扩大到200个。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接下来的改革必须要打出组合拳。

  事实上,不久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提出,要结合医疗、医保、医药,实现“三医”联动改革,加快临床急需药物和医疗器械产品审评审批,另外,还将支持医药企业兼并重组。当时,不少业内人士就预测,年初旋即推出多项扶植政策,信号意义明显,医改很可能有“大动作”。

  郑功成建议,“应该由国务院出面组织开展‘三医’联动的市级综合改革试点,不能是卫生部门搞医院的试点,劳动部门搞医保的试点,医药部门搞医药的试点,各搞各的,找不到交叉点”。他进一步建议,推进“三医”综合改革试点,不能在大范围内同步进行,因为区域过大,发展不平衡,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国务院应该选择部分中型城市,既能够合理地布局医疗卫生资源,也能够把医疗保险落实到市级统筹,包括药品集中采购也可以同步推进。

  除了三医联动这一顶层设计外,在更具体的操作层面,分级诊疗被认为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大突破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更多患者留到基层医院,减轻大医院的压力。不过,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翁国星提出,要想实现“分级诊疗”,有两个问题必须要解决,一是基层人才,二是基本药制度,这两大问题不解决,难以重新构建我国医疗资源格局。

  北京商报记者 肖玮 蒋梦惟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商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