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布局出境游金融 众信旅游能否玩转?
2016-03-07 13:31:00
 

  本报记者 罗辑 成都报道

  众信旅游(002707.SZ)作为针对出境游的龙头旅游公司,其上市以来不断拓宽自身的生态化布局。自去年其设立小贷公司后,今年2月25日,众信旅游与玖富金融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专门从事出境游及出境服务互联网金融业务。

  实际上,众信旅游上市后不断扩张并购,围绕增补出境游供应链的资产。如今两度将目光放至金融端口上,凸显出公司对这一环节的重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旅游金融服务虽是旅游服务中重要一环,但因金融专业性及风险特征市场仍不免担心众信旅游是否能够玩转这一领域,同时众信旅游倾心打造的出境游生态圈在金融协同下将如何形成闭环,都成了关注的焦点。

  二度投资金融布局C端

  旅游业现金流很充沛,有其自身的金融特性,非常适合供应链金融。广州优贷作为小贷公司,布局的正是这一点。

  2015年7月,众信旅游率先拉开出境游+金融的布局尝试,其公告拟设立广州优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优贷)。

  数据显示,广州优贷注册资本为1亿元,是众信旅游全资子公司。其业务范围为,针对上游有长期业务往来的地接社等供应商循环使用授信额度;针对景区、酒店等有扩大再生产项目的供应商以及计划拓展销售渠道的代理商专项授信;针对众信旅游上下游的大中型企业提供抵押贷款;部分旅游消费分期付款、融资咨询服务。

  因众信旅游作为上市公司,其投资需通过层层审批,2015年年底该小贷公司终于完成工商登记。而时间不过3个月,2016年2月25日众信旅游突然再度出手,与玖富金融拟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将专业从事出境游及出境服务互联网金融业务。

  为何会再度出手?两家公司是否会形成竞争关系、造成业务冲突?

  据知情人士透露,虽然均是涉及旅游金融,但这两笔投资的定位并不同,“广州优贷主要是针对B端客户,即供应商、酒店等。而众信旅游与玖富金融战略合作关系达成后,其主要方向是旅游消费信贷等C端服务,例如设计出境游结合的P2P或众筹产品等。”

  执惠旅游CEO刘照慧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旅游业特性在于毛利低但现金流充沛,很适合做供应链金融,“旅游产业除航空公司、大型酒店等企业外,如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参与机构均相对长尾(注:指体量不大但数量很多)、且以轻资产为主。而旅游行业单客的获客成本高、整体毛利低并且淡旺季明显,存在资金需求。但由于其体量较小,在银行融资较难。不过旅游业现金流很充沛,有其自身的金融特性,非常适合供应链金融。广州优贷作为小贷公司,布局的正是这一点。”

  而对于与玖富金融的合作,刘照慧提及,众信旅游同时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在这一个端口上,与互联网金融相对便捷的获客、灵活的服务,也适宜结合。

  这一观点在众信旅游副总裁曹建口中也得到了验证。

  “众信旅游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及庞大的消费者和代理商客户群,与互联网金融结合后,不仅能更好地服务B端合作伙伴,还可以通过推出以消费信贷及理财为中心的旅游金融产品,实现旅游行前、行中、行后全部环节的服务覆盖,能够增加旅游产品竞争力,为C端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曹建如此提到。

  对于C端服务,一位互联网金融圈内人士从互联网金融角度告诉记者,“玖富金融2006年成立,这在业内是较早的一批P2P。发展至今其黏性客户群较大,平台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其涉足旅游,也存在一部分流量的再变现。同时与众信旅游合作,该旅游公司拥有的大量客户也能规模化导入。这类合作是有前景的。”

  2月29日,众信旅游收购华远国旅100%股权,溢价高达8倍。重组后携程及中信产业基金将成为众信的重要股东。此外众信近日还与玫富金融达成合作意向,成立合资公司,布局出境游及出境服务互联网金融业务。

  金融嵌入的风控考验

  旅游业进军金融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风控,二是收益模型的设计。在摸索阶段,如果从单一的旅游公司突然进入金融,或将面临这两方面的考验。

  实际上,近年来,各大在线旅游企业都在“跨界”试水旅游金融。2014年,携程对外发售了名为“程涨宝”产品,其与携程股票涨幅挂钩,最低保底年化返利率为6%;2015年闪钱包携手去哪儿,共推“拿去花”旅游分期计划;途牛旅游推出首付出发、出境保两款互联网旅游金融产品,分别涉及预授信服务和消费金融。就在不久前,海航旅游旗下的易生金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也进军旅游金融战场,与其布局出境游的旅游上市平台凯撒旅游有深度合作。

  可以说,旅游+金融已然遍地开花,如今众信旅游两度布局金融板块,可谓是顺势而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跨界尝试总有风险,更勿论金融本就是高门槛、专业性极强、风险特征明显的行业。

  根据彼时众信旅游设立的可行性公告,广州优贷成立至半年期间,均为业务探索阶段。众信旅游将筛选优质的供应商,作为小贷公司本阶段的服务对象,尝试开展融资业务。在公司看来,经过这一半年期的运营,优贷小贷公司要探索出自身的业务模式,完善与旅游企业相配套的金融服务,尝试供应链金融业务,建立标准的信贷风控体系和符合旅游企业的信贷模型,完成风控手段的制定和业务流程的设计。

  上述互联网金融圈内人士提及,“金融颇为重要的一点是风险定价。这个能力除了配套专业的人才以外,还需要完整的信贷体系。例如判断借款方还款能力的标准体系、公司的风险拨备、对追讨债务的安排等等。半年的时间,要从无到有,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或专业素养要完成并不容易。”事实上,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中,众信旅游已然转头开始与相对专业的P2P机构合作。

  与此同时,业内对于金融带给旅游公司的收益也较为关注。原因在于,旅游业毛利较低,但客量大,金融是这一流量变现的良好渠道。据《中国互联网旅游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旅游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41.8亿元人民币,渗透率约为10%。预计到2017年整体渗透率将超过30%,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221.9亿元人民币,互联网旅游金融市场前景可见一斑。

  但结合上述风险点,劲旅咨询CEO魏长仁分析认为,“目前国内还在旅游金融的摸索期,虽然携程、同程、海航都已然有所布局,但现下这部分的收入贡献并不多。目前,业内的模式主要有几种,如代销基金、保险、银行的相关产品,与其相互合作;涉足供应链金融,对产业上下游提供贷款服务;涉足消费金融,对单体客户提供分期、授信等业务。为何是这一业务模型?实际上,旅游业进军金融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风控,二是收益模型的设计。在摸索阶段,如果从单一的旅游公司突然进入金融,或将面临这两方面的考验。”

  无论如何,众信旅游的金融布局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1.2亿人次,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6.7%。在出境游上,正占据优势地位的众信旅游如何快速将出境游的金融服务业拿下,成为了它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重要战略。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