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增持股中寻“大牛”
2016-03-07 07:58:00
 

柏可林 摄

  2016年以来,由于股市大幅度震荡下跌,一些公司出于稳定股价或者觉得公司股价被严重低估等各种原因,纷纷增持公司股份。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净增持的公司有598家,合计净增持股份31.5亿股,净增持金额331.3亿元。然而,增持股份中,有不少大股东深度套牢。投资者如何从增持中发现商机?本文或能提供些借鉴。

  继中信证券公告大股东增持之后又有两家券商加入增持、回购队伍。

  3月2日,国元证券和兴业证券同时公告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情况。其中国元证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2956万股,兴业证券累计耗资3.86亿元回购4730万股。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股灾之后首次有多家券商动用大规模资金回购自家股份,释放的信号非常积极。

  Wind数据显示,按照股份变动截止日期计算,2016年以来,净增持的公司有598家,合计净增持股份31.5亿股,净增持金额331.3亿元。《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数据发现,2月至今上市公司重要股东二级市场持股变化呈现出增持大于减持状态,303家重要股东在二级市场交易的公司中,总变动方向为增持的179家,减持的111家,13家公司持平。此外,2016年初至今两个多月的时间,已有74家公司进行股份回购,这对于公司的股价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上市公司“知情人”的大股东,出手增持往往被视为股价的安全垫。但由于2016年以来A股剧烈震荡,从目前披露的数据看,在上述净增持的公司中,六成公司收盘价跌破增持价,其中近40家公司被套幅度超过30%。

  这类股票是否有潜力,具有投资价值呢?哪些板块值得关注,又该如何布局呢?

  中投在线研究员吕晴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东的增持和公司回购不是选择股票的决定性条件,因为自大跌救市以来,这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所以择股还是要通过行业的甄别,公司基本面的研判,再结合当下市场行情,是否符合热点,有没有事件驱动。

  增与减风潮

  数据显示,2月大手笔增持主要来自于产业资本、机构和个人,部分操作手法可谓“快准狠”。这意味着部分投资者认为相关公司已经跌出了价值。

  增持方面,获重要股东增持股份数居前的公司包括TCL集团、中信证券、海欣股份、成都路桥、海康威视、南宁百货、亿利洁能,增持规模分别为61169万股、11094万股、6039万股、3688万股、3616万股、2725万股、2597万股。除中信证券和海康威视的增持来自控股股东和企业高管外,其余增持均来自机构和个人。

  值得一提的是,广新控股巨额增持TCL集团。公告显示,广新控股集团于1月5日至2月25日期间,通过证券交易系统累计增持公司股份61169.06万股,占总股本的5.008%;增持均价为3.66元/股。TCL集团3月1日收盘价为3.8元/股,接近广新控股的增持成本线。

  海欣股份则获得深圳凝瑞“暴力”举牌。深圳凝瑞投资管理企业(有限合伙)对公司6039.25万股(5.003%股份)增持行为在2月4日集中完成,一个交易日即上位第二大股东。

  以牛散为代表的自然人股东增持引人关注。南宁百货公告,截至2月15日,洪婉玲增持股份至5.003%,超过5%的举牌线。成都路桥的增持方则是“熟面孔”自然人李勤。自1月底至2月17日,李勤累计增持3688万股。自去年8月以来,李勤对成都路桥一路增持,目前持股20.0554%,已超过公司此前披露的实际控制人郑渝力掌控的19.84%。

  减持方面,被减持规模居前的分别为华东科技、迪马股份、奥飞动漫等。减持规模分别为23469.7万股、10500万股、6008.75万股。值得注意的是,减持大户大多集中在估值较高的中小创公司。这也是2月整体增减仓参考市值为负的重要因素。

  其中,奥飞动漫减持全部来自于实际控制人蔡东青及其一致行动人蔡晓东、李丽卿,减仓市值约为20亿元,为减持市值最大的公司。不久前奥飞动漫高管还因违规减持收到了深交所的监管函。对此,奥飞动漫方面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半开玩笑称,“这等于是为奥飞动漫提供无息借款额度。”这与去年5月乐视网贾跃亭抛出的百亿元减持计划颇为相似。

  抄底的“艺术”

  当然,大股东增持并非意味着抄底成功,在市场大幅调整的情况下,部分增持的大股东已经被套。其中北信源被套幅度最大。自2016年以来,公司股价被腰斩,重要股东几乎在最高位完成增持,均价高达59.62元/股,目前股价仅30.30元,被套幅度达49.18%。而酒钢宏兴、云南旅游、节能风电、渤海股份等被套幅度均超过30%。

  此外,央企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增持也大多被套。中国联通控股股东通过资管计划从二级市场累计购买公司股票5111.76万股,购买成本超过3亿元。以此推算,增持均价在5.86元/股左右,公司股价最新收于4.08元/股,折价率超过30%。此外,中国核电大股东增持平均成本价与最新收盘价7.17元相比下跌幅度超过10%。

  不过也有技高一筹的增持方。中信正确的财技就不得不让人佩服。

  2月29日晚间,中信证券公告称第一大股东中信有限公司于2月26日和2月29日通过自身股票账户增持中信证券A股股份,合计11093.69万股。并表示,大股东今后将视情况择机继续增持本公司A股股份。上述增持完成后,中信有限公司对中信证券的持股比例由15.59%增至16.50%,不会导致公司第一大股东发生变化。

  而就在其增持的同一天,央行宣布了降准的消息。以中信增持期间14.12元/股均价计算,中信有限公司这两天增持共耗资15.66亿元。而早在一年多前,即在2015年1月13日至2015年1月16日,中信有限公司减持中信证券股份合计34813.17股,占总股本的3.16%。以当时的加权均价32.99元/股计算,中信有限公司该次套现115亿元。之后由于增发了H股,中信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到15.59%。一减一增,减在了高位,增在了低位,在持股比例略为下降的情况下,大股东一年时间就获得了将近百亿元的差价。

  券商板块值得关注

  中信高超的财技让不少投资者把目光转到了券商股上。

  兴业证券最新公告显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4730.02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比例为0.71%,成交的最高价为8.63元/股,成交的最低价为7.13元/股,支付的总金额约为3.856亿元。

  国元证券公告称,截至2016年2月29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2956.148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5051%,最高成交价为16.10元/股,最低成交价为15.12元/股,支付的总金额约为4.7亿元。

  深圳前海国丰优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少华表示,券商板块向来是大盘走向的风向标,彰显了市场的信心和场内外资金的热情。金少华说,“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做多信号,可以说,2638点应该就是沪指本轮调整的最低点。”

  《国际金融报》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梳理发现,从去年沪指5178点的一路下挫中,券商承担了部分救市责任,但并没有出现过回购自家股份的公开消息。这是股灾以来首次有多家券商同时动用大规模资金增持、回购自家股份的情况。

  五矿证券首席策略师王先春表示,券商增持和回购,成为近期的亮点,尤其是中信证券的重拳增持,对比去年5000点附近的高位减持,有人说中信证券是做了一个很好的波段。不管怎样,券商增持或者回购,这是自信的体现,对当前价格严重偏离价值的一种应对措施,也对呵护市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沪指跌到这个份上,很多投资者已经没有信心了,这个市场确实需要有人振臂高呼,我认为作为牛市受益最大的券商股,应该不止这三家站出来,应该要有多家券商出来增持或者回购。”

  对此,国海证券表示,券商板块超跌及绩优低估是板块近期异动的最大催化剂。节后股市成交额持续回升,体现出市场风险偏好提升,A股经过超跌后,市场止跌筑底概率较大,而目前券商板块市净率在1.8倍左右,大券商市净率在1.3倍至1.5倍左右,处于历史低位,市场回暖将有助于板块估值回升。从中长期看,直接融资占比提升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2016年多项资本市场改革政策有望落地,行业长期发展向好趋势不改,板块目前位置的投资价值凸显,建议中长期投资者分批布局。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自去年6月15日以来,有15只券商股股价遭腰斩,分别为:国金证券、国海证券、申万宏源、东吴证券、山西证券、东方财富、锦龙股份、国投安信、太平洋、方正证券、国信证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国元证券和东北证券,随着市场做多情绪的逐步回升,券商作为绩优蓝筹股的典型代表之一,其投资价值逐渐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数据发现,汇金公司与证金公司在股市大幅调整时,积极买入券商股,也一定程度显示出券商股的内在价值。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证金公司与汇金公司持有国信证券、申万宏源、海通证券、东方证券等4只券商股,其中申万宏源、东方证券的第一大、第二大流通股股东均为证金公司或汇金公司两个“国家队”的代表。另外,国信证券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也是汇金公司,而海通证券第四大流通股股东为证金公司。

  不过,吕晴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还是流露出了谨慎的态度。“券商股之前的大牛也是建立在基本面良好、净收益大幅增加的基础上,现阶段应该还是停留在护盘这个层面上。”

  此外,2016年初至今,从股份回购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回购支付金额最高的行业依次为非银、医药、纺织服装,累计回购支付金额分别为8.6亿元、7.2亿元、3亿元。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两会行情的开启,相关板块比如医药领域、国企改革等都值得关注。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国际金融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