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孙太利委员:建议“十三五”加快优化国家标准工作
2016-03-03 14:05:00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庆达投资集团董事长孙太利。(资料图)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3日讯(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梅淑娥)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庆达投资集团董事长孙太利在今年两会中提出建议,呼吁“十三五”期间加快优化国家标准工作。

  孙太利认为,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目前我国标准化管理体系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商品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标准缺失,标准监督失位,标准化管理跟不上社会发展的现象。有的标准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孙太利在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时说了一个典型案例:国家强制性标准“人造板及其制品室内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01),历经十多年未完成修订。该标准E1级甲醛含量的数值定位1.5mg/L(E1级标准,干燥器法),使我国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标准长期低于欧美、日本等国际先进水平。该标准导致国内一些人造板生产企业,把低甲醛释放的产品出口,而把高甲醛释放的产品在国内使用,使我国发生室内甲醛污染事件经常出现。关于甲醛致癌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于2004年6月5日发布WHO第153号公告,宣布甲醛为Ⅰ类强烈致癌物。

  国家强制性标准“人造板及其制品室内甲醛释放限量”,于2001年颁布,2005年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修订申请,2007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2012年2月国家林业局组织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了对该标准的修订。该标准时至今日仍未完成审定发布。该标准历经十多年未完成修订,暴露出国家在标准化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标准在制定和修改过程中,没有兼顾好生态文明、老百姓健康与行业发展的关系。国家标准滞后于生态文明,滞后于老百姓健康需求,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标准在制定和修改过程中,专业技术委员会的组成,缺少第三方的参与,影响其公正性、全面性。国家标准在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对标准的检测方法、使用环境、相关数据缺乏先进性、统一性。国家标准在制定和修改过程中,生产与消费脱节。国家强制性标准修改缓慢,遥遥无期,监管不到位,缺乏问责制。

  孙太利对中国经济网表示,十三五期间,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应对国家标准管理工作进行梳理,不让落后的标准拖住十三五规划的后腿。整体优化我国标准管理体系,对落后的标准加快进行修订,充分发挥标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应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的出台,表明了我国要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的决心。

  孙太利认为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应该加快优化国家标准工作。为此,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国家标准体系。

  在制定国家标准过程中,应以中国标准国际化为目标,要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坚持国家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建议对以往的国家标准进行梳理,优化国家标准体系,对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对滞后于绿色、滞后于安全、滞后于老百姓健康的标准,该废除的废除,该修改的修改,该创新的创新。对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或企业在执行中有一定困难的,可以设置1-3年的过渡期。这样,既坚持了标准的先进性,又考虑了行业或企业的现状。

  二、 创新和完善国家标准制定、修改、废除的流程。

  在制定国家标准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受标准影响的各方意见,严格保证标准制定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行业利益的关系;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要避免由于摆不正上述关系,使标准危害了国家利益,伤害了老百姓,保护了落后。在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的组织结构上,除了本专业的技术专家、主管部门、企业人员外,应吸纳第三方或消费层面代表参与,有的也可以聘请国外专家、学者参与。严防某些参与制定标准的主体(例如某些高度垄断行业)在制定标准时一家独大。

  三、 落实责任主体,强化社会监督。

  政府应明确标准制定各参与方的责任主体,在标准的提出、制定、审批及修订等环节上,设置明确时限,缩短标准审批周期,加快标准“落地”速度,强化标准制定主体的实施责任。对于非强制性标准,要充分利用市场监督机制,拓宽消费者维权渠道,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

  四、 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全民标准化素质。

  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规划标准化人才培养,推动标准化专业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研究院所、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标准化人才培训。重点培养国际型标准化高级人才,提高全民标准化的素质。

  五、 积极接轨国际,拓宽国际影响。

  “十三五”期间,应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突破口,发挥标准化的服务支撑作用,全面深化与国际社会,在标准化方面的多边务实合作和互联互通,积极推进标准互认。加快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提高我国标准化的国际话语权。

  代表委员小资料:

  孙太利,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庆达投资集团董事长。2002年,孙大利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公司收购兼并了二商集团下属的调料厂,在重组国有企业中,公司没有把自身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妥善安置国有企业职工放在第一位。通过收购、兼并,妥善安置了1200多名国有企业职工中的“40、50”大龄职工、小龄职工和企业退休人员,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信心——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