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2016-02-29 09:02:00
 

  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远超市场预期的1月份信贷规模让人喜忧参半。根据央行2月16日公布的数据,2016年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51万亿元,同比多增1.04万亿元。喜的是,创纪录的信贷增量和社会融资规模显示,政府稳增长与企业投资力度均释放出积极信号;忧的是,如此大规模的信贷投放是否可持续,且是否能够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推动中国经济平稳增长?

  这个担忧的实质在于,作为现代经济核心资源,金融业尽管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可谓体量庞大,品类渐全,但其供给效率仍有待提高。应当说,随着货币政策不断释放利好、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加码,如何让政策收到实效,真正提高金融供给效率,使之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成为破题关键。

  这意味着,金融业以自身的供给侧改革提升金融效率已经迫在眉睫。

  首先,提高金融效率,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消除价格扭曲。

  2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指出,在有效市场的前提下,消除价格扭曲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那么,究竟如何“消除可能存在的价格扭曲”呢?坚定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当是关键。同样在该论坛上,周小川已经说明,除了在通常意义上的人力资源、资本和土地等要素价格外,利率、汇率也反映了供求关系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为解决金融体系可能存在的价格扭曲,过去一年以来,央行已经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包括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迈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性一步;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进一步增强市场机制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等等,而未来还将进一步通过价格杠杆及市场的“无形之手”,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提高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最终达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效果。

  其次,提高金融效率,要丰富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提高机构经营效率。

  作为金融业的重要参与者,机构自身的工作效率对金融系统运行的影响颇深。而提高机构经营效率,一方面要求金融机构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其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以市场化思维适应变化;另一方面则需不断丰富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以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灵活多样的特性。

  目前,我国的融资体系仍是由几家传统大型银行主导,而大行往往青睐实力雄厚、抵押物齐全的大国企和政府项目,难以惠及创新、创业企业及大多数中小微企业。与之相比,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为小微企业输血。因此,未来必须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开展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如村镇银行、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与商业银行形成协作、协同和配套。

  再次,提高金融效率,要求按照市场规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除了完善金融供给体系,要更好地助力供给侧改革,还要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今年2月16日,央行、发改委、银监会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表明,随着以去产能、去库存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逐渐深化,金融资源配置也需做相应调整,以更好地支持改革。

  其一,信贷配置或将继续两极分化,有保有压更加明显。对于力保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等领域、“中国制造2025”及新能源汽车等消费产业,中央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中长期贷款投入,加强金融业全方位服务,合理扩大汽车消费信贷以及鼓励相关金融产品创新;对于钢铁、有色、建材等产能过剩领域,则将根据实际分类调控,采取停贷、压缩贷款等手段。

  其二,加快核销不良资产。随着不良指标连续攀升,本次《意见》明确,各银行要“用足用好现有核销政策,加快核销进度,做到‘应核尽核’”,但同时又要注意处置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其三,资产证券化进一步扩围。根据政策,在审慎稳妥的前提下,将选择少数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探索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并加快推进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

  不难发现,三大趋势中前两条的核心要义在于盘活“僵尸企业”、过剩产能占据的大量优势资源,加速推进其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提升资金配置效率;而资产证券化则旨在化解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并借此盘活较长期限的存量资产,增强流动性。这些举措均有助于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性优化,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最后,提高金融效率,要求发挥创新驱动的作用。

  在新常态下,外部环境、内部形势都出现了诸多变化,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断形成。要想提高金融效率,既要从整体上加快金融体制创新,构建符合新需求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金融环境,同时又要加大金融产品和融资方式创新力度,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积极探索“投贷联动”、互联网金融等新模式和新产品,从而满足新形势下的特色金融需求。

  总之,面对国内金融资产、类金融资产规模庞大,但绝对价格水平和相对价格水平并不合理,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现实,我们必须通过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金融资源。唯有如此,金融资源才能避免陷入体系内的自我循环,真正成为实体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金融时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