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扶贫攻坚PPP凉山行”现场,与会专家学者就PPP模式如何助力扶贫攻坚展开探讨。(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网凉山2月24日讯(记者顾阳)“‘十三五’开局之年应抓好四件事:一是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经济下行并防范系统性风险;二是推广PPP模式以扩大公共产品供给;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四是破除调结构必然牺牲稳增长、治理环境必然要放慢速度等错误理念。”在日前举办的“扶贫攻坚PPP凉山行”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说。
“扶贫攻坚PPP凉山行”论坛由华佗论箭组委会主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协办,旨在探讨PPP模式下的精准扶贫之路。当天,苏商集团与凉山州人民政府签署总额超千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将以PPP模式弥补凉山地方财政投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的不足,助力凉山州脱贫攻坚。
中国PPP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在论坛上表示,在国家供给性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精准扶贫应统筹管理,区别对待,优化结构,找到致贫原因,对症下药,进行结构特征明显的实施方略。
“PPP模式对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压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增加有效供给等方面体现出正面效应。”贾康表示,PPP带来的最直接改革是融资机制的升级,最终将实现经济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升级。与PPP的机制创新相对应,社会公众可以得到收益和实惠,从而实现政府、资本与社会公众1+1+1>3的综合效能。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指出,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高增长,其突出问题和内在矛盾也在变化,从最初的“要吃饱”、主要矛盾为数量问题,到第二阶段的“要吃好”、主要矛盾是过剩,而当前的阶段是“要吃得健康营养”,当前中国经济的突出矛盾是效率和质量问题。不过,姚景源同时表示,欠发达地区仍然需要通过加大投资补上基础设施的短板,PPP模式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为响应习主席关于“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号召,由苏商集团、太平洋建设、华佗建设等组成的苏太华系以PPP模式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2015年以来,苏太华系先后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开展了高规格合作,成功开辟了“楚雄模式”、“恩施模式”、“湘西模式”, 所签订单金额均超300亿元,全力推进各地打好扶贫攻坚战。
“目前凉山的扶贫攻坚进入冲刺期,希望市场、政府、社会多种力量、多方资源共同推进,决胜全面小康。”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表示,苏商集团在PPP模式具有深厚的理论研究与丰富实践经验,未来凉山州将与苏商集团开展全方位合作,希望双方通力合作,在助力凉山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