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我国已进入创新创业的繁荣时期
2016-02-22 22:02:00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2日讯(记者 佘颖)在今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商事制度改革两年多来,我国新登记企业数量屡创新高,2015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比2014年提升20%,更远高于改革之前的6900家。特别是通过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商务秘书公司、电商集群注册等改革举措,促进了众创空间、创客工场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进入创业创新的繁荣阶段。

  降低创业的制度成本: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仅保留34项

  过去,设立一家企业需要先办理各种许可证,再申请营业执照,程序十分复杂,有的企业三五个月也办不下来。据张茅介绍,作为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先照后证”改革将15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或明确为后置审批事项,取消了40项,只保留34项,大部分的行政审批从事前改到事后,方便了企业。

  去年,国务院又决定在上海自贸区试点“证照分离”,进一步深化“先照后证”改革。证照分离就是把企业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相互分离,进一步简化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批,有些改为备案制,有些改为承诺制,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进入市场成本,调动大众创业积极性。

  国家工商总局也主动下放权力。过去在工商总局注册的企业将近2000家,尤其是央企,都必须在总局注册。商事制度改革以后,原本在总局办理的注册和变更,90%以上都已下放到企业所在地。张茅表示,“下放工作还要继续进行,在工商总局注册的企业基本上都要下放到地方。”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则着眼于工商注册便利化,把过去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合成一个营业执照,使用一个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这样过去企业要跑三个部门,现在只要跑工商部门登记就可以了,极大地节省了企业的注册成本。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累计核发“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新营业执照350.9万张。

  根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商事制度改革这两年,中国营商环境排名每年提升6位,目前在189个经济体当中排名84位。去年上半年中国科协组织了第三方评估,显示2015年商事制度改革推动GDP增长0.4%。

  改革推动双创:互联网+等新业态增速迅猛,第三产业企业将来有望超过80%

  改革降低了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2015年,微观市场主体特别是新设企业较快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比2014年增长21.6%,注册资本(金)29万亿元,增长52.2%,均创历年新登记数量和注册资本(金)总额新高。特别是自2015年10月1日起“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以来,改革成效明显,11月、12月新登记企业数量连创新高,分别达到46万户和51.2万户,达到历史最高值。

  张茅认为,改革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了全社会创业就业观念的改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逐渐养成。例如,过去就业更多的是依靠国营,现在新的企业90%以上都是个体私营企业。

  这一波创业潮体现出鲜明的创新性,大多集中在信息技术和文化金融等新兴产业。据张茅介绍,2015年,我国新登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24万户,比2014年增长63.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10.4万户,增长58.5%,金融业企业7.3万户,增长60.7%,教育1.4万户,增长1倍,卫生和社会工作0.9万户,增长1倍。

  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新企业、新产业、新经济的大量涌现,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据统计,商事制度改革的这两年当中,新增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占了80%左右。“截至2015年底,第三产业实有企业1635.7万户,占企业总数74.8%,所占比重比2014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张茅说,“如果照这个趋势发展,第三产业的企业量将来会超过80%甚至更多,将成为带动我们国家经济总量以及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