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19日电(记者 杜燕) 近两年,北京抓住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全面拓展和深化与天津市、河北省的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其中,2014年以来各类在京企业在津、冀投资项目累计接近7300个,资金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下同)。
这是记者从19日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获悉的。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海臣19日表示,近两年,京津冀大力推进交通、生态环境、产业等一体化进程,产业对接协作持续推进,形成了集聚效应和示范作用,例如,组建了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投资建设公司,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正在报批,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共建方案初步制定完成。据统计,2014以来,各类在京企业在津、冀投资项目累计分别达到865个、6431个,资金分别达到2403亿元、5686亿元。
此外,针对北京医疗、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区的问题,北京朝阳医院等医院与河北省当地医院深度合作;北京大学与南开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等。
王海臣强调,北京患上相当程度的“城市病”,深层次看,是由于功能过多。不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并非把医院、学校都迁出去,而是要把医疗、教育资源在京津冀地区进行合理布局,即把北京的问题纳入京津冀的范围来考虑,用大空间来解决小空间面临的问题,这为解决北京的“城市病”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他指出,目前疏解工作“天女散花”的现象比较突出。今年,北京将与天津、河北研究制定产业转移对接合作平台规划建设意见,加强承接载体的统筹规划和布局,实现精准对接、精准疏解。
与此同时,北京将突出政策差异化、针对性。王海臣称,今年,北京将分区域、分领域研究产业、市场、教育、医疗、行政事业单位的疏解方案和配套政策,提高疏解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针对性,并完善税收等相关政策,力争到2017年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
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将如何建设?发布会上,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王飞透露,市行政副中心规划已有初步成果,它将是北京市行政集中办公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积极推动与河北省廊坊市共同编制跨区域规划,实现规划一张图,做好协同发展和共同管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