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物价数据回暖 低通胀格局难改
2016-02-19 07:30:00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1.8%,创下了5个月以来的新高;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5.3%,为连续第47个月下滑。专家表示,节假日因素推动各类价格上涨是造成本次CPI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仍将保持低通胀格局。因此,尽快推出调控措施加大宽松力度、带动需求恢复是当务之急。

  变化 统计权重调整 CPI不再完全“看猪脸色”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五年一次基期轮换的规则,国家统计局本次根据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对CPI构成分类及相应权重进行了调整,这一调整变化已经反映在本月的CPI数据之中。与上轮基期相比,新基期调查目录和规格品与国际标准更为接近,一些新产品新服务被纳入其中。从1月数据看,食品类价格权重由12月的33.7%下调为29.7%,相应地非食品类价格权重有所上调。而食品类价格内部并未有大幅调整,仅有肉禽等权重下调显著。方正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表示,1月的CPI修改了权重以淡化食品影响,不然CPI还会更高,如果粗略按照去年基期和权重计算,则CPI为2.2%。

  针对1月份CPI数据表现,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从环比看,1月份CPI上涨较多,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强寒潮天气影响了鲜菜、鲜果的生产和运输,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上涨7.2%和4.0%;春节临近,市场需求增加,猪肉价格环比上涨2.5%。二是寒假、春运期间出行人数增加,交通和旅游价格上涨明显,从全国范围看,飞机票、旅行社收费、长途汽车票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0.0%、4.2%和1.3%。三是临近春节,居民对服务的需求增加,部分服务项目价格上涨较多,保姆小时工等家政服务、美发、衣着洗涤保养价格环比分别上涨3.0%、1.6%和0.9%。

  而从同比看,余秋梅表示,1月份CPI同比涨幅比去年12月份扩大了0.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部分分类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猪肉、鲜菜、飞机票、旅行社收费价格同比涨幅分别比上月扩大了4.8、2.9、9.5和3.4个百分点。此外,受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部分服务价格同比涨幅较高。

  尽管猪肉价格在CPI的统计权重有所下调,但1月份其18.8%的同比涨幅仍不可小觑。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春节期间,尤其南方地区的猪肉消费量很大,对价格造成了直接的影响。此前三年的春节,因为产能过剩的原因,猪肉价格不涨反降,极为反常,今年才终于回到正轨上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行业亏损,造成很多养猪户资金链断裂,现在供应仍存在一个很大的缺口,所以春节过后猪肉价格就算有小幅度的回落,最多1个月价格就会再度回暖,猪价高位运行会维持很长时间。

  困境 物价数据回暖难减低通胀压力

  1月份,PPI环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5.3%,降幅比上月缩小0.6个百分点。对此,余秋梅表示,环比降幅略有收窄的原因是部分工业行业出厂价格由降转升或降幅缩小,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矿采选价格环比由上月的下降转为本月的上涨0.1%、0.6%;而同比降幅收窄主要是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低影响,但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出厂价格同比下降仍较大,分别下降19.0%、13.5%、12.1%和6.3%,合计影响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约2.8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53%左右。

  多家机构认为,尽管PPI降幅收窄,但跌势仍将延续,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正在向非服务类价格传导,低通胀的压力依然很大,未来一段时间市场格局难有变化。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此前表示,经济疲弱环境下居民收入增速持续放缓,在整体需求持续疲弱的环境下,2016年通胀仍将延续总体下行趋势。而蔬菜等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短期小幅回调,但不改通胀弱势格局。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认为,非食品价格缺乏上涨动力,燃油及石油制品相关产品价格同比将持续负增长。当前宏观经济大背景下物价涨幅总体保持低位运行,CPI也不会跌入负增长区间,整体保持低通胀状态的概率较大,走势随季节性因素影响而有所波动。

  连平指出,由于大宗商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能源价格已经很低,有的已经接近或低于成本价,继续大幅下降的空间有限,有助于缓解通缩压力。同时,加大财政政策稳增长力度,基建投资项目加快落地,有助于提振需求并带动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趋势得到缓解。因此,PPI跌势仍将延续一段时间,但未来跌幅有望收缩。

  建议 市场人士呼唤加大宽松力度

  对于未来的政策走向,多位专家建议,应继续加大宽松力度,带动需求恢复。中国社科院数量所副所长李雪松此前就表示,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货紧缩压力,2016年应继续实施结构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和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由于我国消费占GDP比率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在GDP中比重显著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因此我国货币政策不仅要考虑CPI的变化,也要考虑PPI的变化,短期内应更多参考GDP平减指数的变化,以防止实体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压力加大,陷入债务与通缩的恶化循环。

  针对工业低迷的问题,政策面上已经开始出招。16日,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具体金融政策措施。民生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分析指出,一系列去产能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于产能过剩行业的悲观情绪。而从日前公布的金融数据来看,此前宽松政策效果也开始显现,2016年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4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新增2.51万亿元,二者均创下单月历史纪录。

  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数据好转未必意味着实体经济的好转。徐高就表示,去年年中以来,宽松政策显著加码,实体经济资金面持续宽松。但在广泛宣传供给侧改革以及去产能预期增强的背景下,稳增长政策信号并不清晰,宽松政策效果被削弱,资金面宽松并不一定带来投资需求显著回升,经济继续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郭磊也表示,未来货币政策和融资走向还需要再观察。央行对于物价走势判断整体持难以确定的坦诚态度,在周小川专访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还多次基于另外一个逻辑对宽松和通胀表示警惕,即“本国货币过于宽松容易导致本币贬值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八部委《意见》如何落地,未来融资走向如何,可能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