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这些基金机构持有比例高达99% 小心被机构赎回误伤!
2016-02-02 14:08:00
 

  与“机构专用”基金为伍,既可以分摊因巨额赎回后留下的赎回费,躺着“褥羊毛”,也可能因为机构赎回而导致巨亏“躺枪”。上周五(1月29日),打新基金建信鑫丰回报C(002141)净值从1.039元暴跌至0.337元,单日巨亏67.56%,引发业内关注。

  1月31日,发布公告称,净值暴跌系巨额赎回与净值小数点后四位的“四舍五入”估算误差所致,并将尽快修复基金份额净值。2月1日晚,建信鑫丰回报C净值大涨208.61%,最新单位净值为1.04元。

  虽然此次事故中建信基金“自掏腰包”修复了净值,但也暴露出了基金现行净值估算方法的漏洞。究竟是何种程度的巨额赎回才会造成令人瞠目的暴跌?若按基金公司“四舍五入”的说法,1月28日该基金公布的单位净值为1.039元,实际净值则可能在1.0385元到1.0389元之间。

  该基金四季报显示,截止至去年12月31日,C份额共有15.85亿份。而据中国基金报报道,最新份额规模为70024万份。其中7亿为机构份额,24万份为少数散户持有。按此数据,1月28日当天机构持有者按1.039元的价格将7亿份额全部赎回,将获得7.273亿元。而实际赎回价格应为7.2695至7.2723亿元之间,这意味着机构多获得了少则7万、多则35万的赎回资金。而这部分资金则由剩下的24万散户份额来“填补”。从67.56%的净值跌幅倒推可知,若无其他费用,机构多获得的赎回资金约为16万元。

  对投资者来说,在基金估值方法没有改进前,远离机构持有比例高且赎回几率高的基金,是最保险的办法。

  哪些基金最容易被“误伤”?在机构持有比例较高的各类基金中,由于混合型基金中有大量为打新基金,当基金收益无法满足预期时,往往会引发大量赎回(此前已有许多基金出现此类情况)。因此混合型基金尤其打新基金是最容易被误伤的群体。而在打新基金中,C份额应是重点留意对象,这类产品大多为机构“量身定做”的打新基金,不收取申购费用,持有一定时间(通常是一个月)后即免赎回费,机构的大额资金进出较为频繁。

  虽然此前有多只打新基金因巨额赎回留下了可观的赎回费,导致基金净值暴涨。但需说明的是,赎回费是随着基金持有时间而递减的,如建信鑫丰回报C份额30天内赎回费率为0.5%,30天后则免赎回费。对散户来说,既不知机构持有时间多长,赎回时是否会产生赎回费,也不知基金净值估算时是“四舍”还是“五入”,“遗留”资产份额会被动虚增还是降低。因此,诸多不确定因素下,与机构投资者为伍,既可能沾光,也可能被“误伤”。

  界面新闻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发现,从2015年中报披露的信息来看,共有93只基金机构持有比例达到99%以上(不同收费端份额分开计算)。其中混合型基金42只,债券型基金26只。下面分别为机构占比99%以上的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名单,其中混合型基金名单中的C份额应重点留意,如中欧瑾泉C (001111)。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广播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