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创纪录亏损被打脸 公募基金应该反思什么?
2016-02-01 07:29:00
 

  朱景锋

  刚刚过去的1月份,偏股型基金书写了基金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主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均创出了历史最大单月跌幅。不可思议的是,1月份共有逾700只基金净值跌幅超过通常作为业绩比较基准的 沪深300 指数(1月跌21.04%),而单位净值跌幅超过创业板指数(1月跌26.53%)的基金数量也达到300多只!尤其令人唏嘘的是,去年收益数一数二的“绩优牛基”今年竟集体沦为“亏损王”。

  一直以来,公募基金以“监管规范、风控严格、专家投资”的可靠形象获得了较高市场声誉,但1月份的表现,给专家理财的形象打上了问号。

  偏股基金为什么巨亏?“基础市场整体大幅下跌,基金自然未能幸免”是客观原因,但大量基金跌幅远超市场指数,就有必要反思了。冠军基金业绩大反转,更有基金公司考核短期化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深层次原因。

  公募基金应该反思,经过了多年在股票市场的摸爬滚打,为什么在投资方面却越来越丧失了独立的判断能力?犹记得去年四季度机构的年度策略会,纷纷对今年市场表示谨慎乐观,券商们预测的大盘运行区间鲜有跌破3000点的,共同的乐观预期下,我们看到主动偏股基金去年四季度大举加仓,整体仓位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但今年一开年,股市即开始进入暴跌模式,保持高仓位的基金经理被集体打脸,系统性风险面前,仓位高低决定亏损幅度,1月基金损失如此之大,与他们集体误判市场、仓位居高不下关系极大。

  公募基金更应该反思,经过了去年三季度股灾的风险教育,为什么全行业对风险控制的意识依然如此薄弱?我们看到,在去年基金的四季报中,仍有众多偏股基金重仓那些股价波动大、流动性差且估值高的中小创股票,而这些股票在今年以来又经历了一波惨烈的杀估值的暴跌,这也导致数百只基金亏损幅度远超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基金经理投资成长股的长期逻辑并没有错,但短期而言,这种无视股市风险一味高举高打的做法最终深深伤害了公募持有人,使得公募基金专家理财的高大上形象受损严重。

  公募基金还应该反思,为什么不顾投资者利益,为了年度冠军不计成本?去年最后几天,一些公募基金为了夺冠,要么时刻保持高仓位,要么猛拉重仓股做净值,根本无视市场潜在风险,而冠军争夺战后一地鸡毛,那些去年看起来牛气冲天的基金今年1月份沦为亏损王。对于这种现象,有主管投资的副总经理直陈,这都是一年一度的排名和考核闹的!但客观事实是,仍有不少基金公司考核基金经理将一年期业绩赋予极大权重,三年乃至五年期业绩考核少之又少,这就导致基金经理为了争个年度好名次投资行为短期化,将持有人利益和委托责任抛到脑后。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短期化考核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冠军魔咒一再上演。

  到今年为止,公募基金业已进入第18个年头,正日趋成熟,但我们却遗憾地看到,剔除掉货币基金的其他基金规模陷入了长期滞涨,从2007年至今8年多时间几乎零增长,而其间基金公司发行数千只新基金,募资数万亿终究未能留住投资者,如果我们不能反思行业存在的问题,切实以如何为投资者创造价值为行业的根本考量,那这个行业很难看到内生增长的希望。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基金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