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基金一拖多大数据
随着基金发行注册制的实施,大量新基金的涌入造成了基金经理人手的严重不足,不少新上手的“菜鸟”基金经理甚至刚上任就一人管理2只产品,公募基金经理“一拖多”的现象愈演愈烈。然而,基金投资讲究专注稳健,基金投资管理的人才配比严重不足,为日后产品长期业绩的保持埋下了隐患。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公募基金数量已经多达2722只,较2014年末的1897只,增加了825只,同比大增43.49%,公募基金整体规模也由2014年的6.68万亿元扩张至8.4万亿元,2015年在公募基金产品发行注册制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行业迎来大发展。
然而,在公募基金数量和规模暴增的背景下,行业人才流失率却不断加剧。Wind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离职基金经理数量达到301人,远超2014年全年的207人。与此同时,基金经理任职年限也被拉低,1220名基金经理平均年限仅为2.75年,逾400名基金经理任职年限在一年以下。
伴随着基金产品的急速扩张与人才失血不止的双重叠加,最终也导致公募基金经理管理“一拖多”的问题愈加严峻。济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纳入其统计的100只新发股票型基金中,有多达97只存在一拖多的情况,同样274只混合型基金中,也有多达228只产品存在一拖多。
在业内资深人士看来,基金经理管理同类型产品最多不要超过3只,权益类产品最好不要超过2只,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专注。若管理太多会造成投研精力分散,对投资者来说是一种风险隐患,这和我们通常所说的“鸡蛋最好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一个道理。
但事实上,目前基金经理的匮乏程度远严重于上述所说的“一拖二”或“一拖三”。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混合型基金中,东吴基金旗下的戴斌就一人管理着东吴移动互联A、东吴双动力混合等4只混基;国泰基金旗下的基金经理樊利安也同样管理着国泰国策驱动、国泰兴益灵活配置等4只产品。而安信基金旗下的蓝雁书、招商基金旗下的李亚、国投瑞银的刘钦等均一人管理3只以上的产品。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管理基金数量最多的是博时旗下固定收益类基金经理陈凯杨,一人管理着高达20只的产品。从累计从业时间来看,不少基金经理刚上任就身负重任管理2只产品。通常而言,这种一拖多模式意味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面对持续下滑的股市,偏股型基金经理一拖多呈现出的效应更多为后者。
业界广泛流传的一句话就是“买基金就是买人”,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将深深烙印在其掌管的基金中。但从个人精力的角度来说,基金经理投资精力有限,若一人管理过多产品,势必会影响基金长期业绩,建议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经理时注意旗下基金数量,对于单人管理多只基金的情况尤需谨慎。
北京商报记者 苏长春 许晨辉/文 宋媛媛/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