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钱多,项目少,抄底大军选择定增的长远逻辑何在?
2016-01-22 14:12:00
 

  市场投资行为正在发生变化!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近日公布的一份报告证明了这句俗语名言。报告研究期间,1254家上市公司共实施完成1919次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总额30853.36亿元,其中定增对象为大股东类的定向增发涉及865例,占比45.08%;剩余定向增发案例中,定增对象包含机构投资者的有945例,占比49.24%;另外,还有一部分定向增发对象为换股公司股东或境内自然人,占比5.68%。以收益考察,从定增股份持有到解禁这段时期,所有定增上市公司账面平均浮盈达66.02%,这表明定向增发给投资者带来的正效应显著。

  业内人士心知肚明,定增是优质项目的重要出口,一方面定增昭示着公司发展向好,另一方面股灾与大盘巨幅震荡期间停牌保留下的低价和定增规则下带来的折扣,共同给资本带来了极为稀缺的投资机会,借定增之手抄底A股,不失为当下投资的高明之举。公募定增基金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条灵活参与定向增发市场的通道,让定增不再是大佬们的游戏。

  目前市场上共有4只主要投资于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定增类基金,另外还有一只正处于募集期,即九泰锐富,该产品于29日结束募集。以九泰锐智为例,该基金成立后共参与四个定增项目,截至2015年12月31日,天赐材料和赣锋锂业的股价较定增价均已翻倍,安控科技的市价也高于定增价50%。截至目前,九泰锐智也成为市场上唯一一只所投项目全部浮盈的定增基金。

  那么,经历了股灾和A股开年巨震,定增基金为什么能够穿越牛熊,在过山车般的二级市场中获得稳定的收益?其后续是否仍有稳稳的前景?回答是肯定的。

  逻辑一:从与国外对比来看,中美行业集中度差距大,中国企业并购步伐将加快,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不断凸显

  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2635家行业龙头企业在A股挂牌上市,平均市值146亿,千亿市值公司稀少,行业集中度低。就现实来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创始人接班等问题露出,企业存在出售动力;另外,产业结构调整、国九条、自贸区、证监会修订重组办法等措施彰显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同时,一二级市场存在较大市盈率差,上市公司有强烈并购冲动:这些都表明,中国第一次并购潮条件具备,上市公司开始向百亿和千亿市值迈进,未来资本的驱动力不可小觑。

  2014年共有488家上市公司定增融资6827.88亿元,2015年全年共有788家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募资金额达12174.20亿元,融资金额相较于2014年大幅增长78.3%,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已公告定增预案尚未实施定增的上市公司达到1102家,计划融资27298.71亿元。另外,有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因重大事项或重大资产重组停牌。2016年全年,预计将会有超过1000家上市公司实施定增,预计募资金额将超过1.5万亿元。

  逻辑三:政策更有利于公募基金分食“定增蛋糕”

  一方面,并购重组政策松绑极大丰富定增投资机会。2014年监管机构制度创新频频发力,从丰富并购支付方式、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定价机制市场化等多方面创新变革,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市场化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新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取消了对不构成借壳上市的重大购买、出售、资产置换等行为的审批,并进一步明确对借壳上市执行与IPO等同的要求。另一方面,资管计划参与定增投资门槛提高,有利于公募基金参与。根据证监会最新指导意见,参与非公开发行报价的资管产品必须资金全部到账并完成产品备案。如未中标,产品需走清算流程,颠覆了此前先“占座上车”后“募资补票”的做法,加大了投资机构参与非公开发行的成本与不确定性。2014年,证监会明确要求结构化资管产品不得参与上市公司三年期定增项目。2015年,证监会进一步明确,参加一年期定增项目的结构化资管产品劣后级投资者不得少于3人,等等。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