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走向人人享有保障的社会》一书在京发布
2016-01-21 20:20:00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1日讯(记者 苏琳)1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世界社会保障研究分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发展合作与福利促进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走向人人享有保障的社会——当代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党委书记罗京辉、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田小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郭沂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等参加座谈会。

  1月21日,“《走向人人享有保障的社会——当代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琳摄。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走向人人享有保障的社会——当代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组织出版的“理解中国丛书”系列的又一力作。该书系统地梳理了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从少数人享有到人人享有的发展演变历程,揭示了不同经济条件下社会政策的取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社会理想实现的逻辑、脉络和步骤,介绍了中国社会制度建设者们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剖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因,有助于海内外读者真正理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以及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领域的主要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党委书记罗京辉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发展,伴随社会发展建立并逐步走向成功完善,成为社会主义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琳摄。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发展是各级政府根据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大胆探索、及时总结、不断创新的结果。因此,尽管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别巨大、发展水平不均衡,社会保障制度仍然能够步步推进。从20世纪80年代试行的“集体企业的退休费用统筹”到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种种重要的改革措施都是在政府主管部门组织试点、地方政府组织推动试点工作、各级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通过观察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中国渐进式改革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走向人人享有保障的社会——当代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作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弘向与的会专家学者介绍了撰写本书的初衷和历程。 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琳摄。

  罗京辉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历经变迁,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化一是从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国,二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发展,伴随社会发展建立并逐步走向成功完善,成为社会主义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郭沂纹表示,该书用事实、史实、数据说话,学术价值高,对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和普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琳摄。

  “当代中国的历史正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历史,多种发展脉络纠结在一起,共同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制度选择以及发展演变的方式。”该书作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弘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撰写本书的初衷和历程:“本书集中于就业方式的转变,通过透视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所导致的就业方式的变化,来梳理和分析推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根本力量和制度演变的深层逻辑。从而在看似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抽出了一条联系各种重要事件的线索,因此本书不是事件汇编型的编年史,而是具有深厚学术透视能力的专题史。”

  “该书用事实、史实、数据说话,学术价值高,对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和普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郭沂纹表示:“该书有助于西方社会读懂中国社会的逻辑,并改变对中国的观念和认识。”

  “该书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可读性。”田小宝认为,该书可以让世界更好的了解真实的中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读者们可以从书中所呈现的中国社会保障历史的梳理脉络,清楚地看到社会保障制度的难度,而推动改革走向“深水区”,不仅需要政治智慧,也需要组织保障。

  金维刚所长发言指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发展是各级政府“摸着石头过河”,再根据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大胆探索、及时总结、不断创新的结果。因此,中国社会改革的成就不是依靠照搬书本和照抄西方理论得来的,而是真正地针对中国具体国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尽管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别巨大、发展水平不均衡,但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然能够步步推进,没有出现过多失误。广大读者朋友可以通过观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充分理解中国渐进式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必然原因。”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