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廊坊1月15日讯(记者李亮)“我这个院子还没装修完,就有不少人打电话预约订餐,现在到春节假期我这都订满了。”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陈府镇裕丰园乡村主题酒店老板葛超重这些天正在热火朝天地抓紧装修收尾,他对酒店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美丽乡村建设使村里的环境改善了,外来游客也多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老百姓幸福感真的提升了不少,对政府给咱老百姓做的实事一百个赞。”如今葛超重所在的近半数村民直接或间接参与美丽乡村旅游业,人均年纯收入超过2万元。
自2013年以来,河北廊坊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做优生态、做美乡村,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推进路径,顶层设计、统筹施力,由点到面,由线拓片,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廊坊特色、环境功能宜居的生态田园新农庄。三年来,廊坊市财政投入4.7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建市以来对农村单项行动投入最大、最集中的一次。市县两级投入财政资金19.7亿元,争取上级资金3.8亿元,整合涉农资金4.9亿元,撬动和引导社会资金12.6亿元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该市确立了“保留村做成精致景观、中心村建成新型社区、面上村实现洁净绿美”的思路,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分期分批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环京津美丽乡村示范带。
将保留村做成精致景观。自2013年6月份启动实施保留村庄改造提升以来,全市已经完成改造提升村街850个。按照各县(市、区)的城镇布局规划,未来五年,即“十三五”期间,全市还有1450个规划保留村街需要进行改造提升。改造提升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四化四美”,推进城乡等值化,做到环境美;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到产业美;推进社会治理和谐化,做到精神美;推进生产生活绿色化,做到生态美。重点建设内容是实施“12个专项行动”,包括民居改造、安全饮水、街巷道路硬化、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三清一拆”和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绿化、特色富民产业、电商服务网点建设、清洁能源利用、乡村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建设。
把中心村建成新型社区。近年来,廊坊市结合自身幅员面积小、村庄人口密度大的特点,不断加大村庄整合力度,有力有序推进联村并建新民居,增加现代设施和服务功能,吸引农村人口向社区集中,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为产业发展预留空间,打造廊坊美丽乡村建设的品牌工程。廊坊在高标准启动建设省级707个新民居示范村的基础上,着力启动了香河、永清两个中心村建设示范县、12个省级中心村示范点和20个市级中心村重点村,积极探索新型示范区建设,使组团创建成为了主导模式,走出了集约高效、一体推进的新路径。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投资255亿元,建成多层公寓式新民居6.3万套,别墅式新民居5300套,2.8万户农民迁入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新民居,带动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健全,农民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让面上村实现整体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全省统一的步骤和节奏,每年申报省级重点村,按照省批复落实支持和奖励资金,派驻工作组入村帮扶。这部分村街是历年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是主战场。同时,为避免出现一批干、一批等、一批看的现象,让全市所有村街都行动起来,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所有村街都要围绕重点建设项目不等不靠,既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同时对饮水安全、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等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重点项目要提出硬性要求,必须在全市域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方面,2015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工,新建水厂3座,扩户水厂20座,单村供水工程4处,又有19.4万农村人口告别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等不安全饮用水的历史,工程惠及5个县的140个村街、60所农村学校。农村环境整治方面,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覆盖全市所有村街的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的工作目标,目前全市农村已配备保洁员1.1万人,清运车辆1220辆,垃圾中转站67座,垃圾终端处理设施12座,2516个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规范有效治理,占全市行政村总数近的80%,基本建立了有清运车辆、有保洁队伍、有资金保障的“三有”长效管护机制。农村街院绿化方面,全市自2014年启动实施“两年攻坚战、造林一百万”工程,共完成植树造林98.77万亩,预计今年秋冬季造林17.23万亩,年底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9%以上。仅去冬今春,全市完成村庄绿化6.2万亩,其中,绿化率30%以上村街2500个,40%以上的高标准绿化村700多个,全市全部村街基本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绿化标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林茂粮丰、花果飘香的绿色乡村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