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25日,41家保险机构获批QDII投资额度311.53亿美元,而保险资管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已超过300亿美元
1月8日,保监会官网批复信息显示,信诚人寿获批开展境外投资业务,“出海”险资机构将再扩围。这是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保险机构积极申请境外投资业务资质的一个缩影。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已超过33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亿元,占保险业总资产比例接近1.9%,但距离境外投资比例上限15%仍有较大距离。
尽管海外资产被认为是险资未来重点配置的方向,但从《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情况看,保险机构在境外投资业务上仍较谨慎,加之部分机构受限于QDII额度,险资海外资产配置比例2016年的增长或有限。
积极申请境外投资资格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汇率,2016年1月1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6.5630,较前一交易日上行2个基点。2016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曾快速贬值,1月7日的汇率中间价曾达到6.5646,截至1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已贬值1.07%。2015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贬值4.67%,中间价贬值6.12%。
在今年人民币贬值预期不减的情况下,保险资金进行全球配置的需求被认为将进一步升温。
2015年以来,保监会陆续批复了8家保险机构境外投资业务资格,批复数量远高于此前年份, 2014年共4家保险机构获得境外投资业务资格,2013年仅1家。
另外,某保险资管公司高管亦对《证券日报》记者称,该保险资管公司以及股东保险公司都在积极申请境外投资业务资格,相关的资质要求开展境外投资业务的保险机构必须成立满3年。
中国平安集团某投资负责人表示,事实上,保险公司本身有巨大的境外投资需求。一方面,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负债久期长,部分可达到20年甚至30年,另一方面,国内资产久期短、金融市场品种不够丰富。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曾表示,目前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已超过300亿美元,其中约三分之二都是近两三年投资的。而从消息上看,自中国平安2013年收购英国伦敦劳合社大楼开始,保险公司投资海外资产的动作才密集起来。
至于最近几年保险公司才开始密集投资境外资产的原因,平安集团该负责人认为,这取决于政策和汇率等多方面因素。其中,在汇率因素方面,此前人民币处于升值阶段,在升值预期不改的前提下,从险企的角度看,海外投资就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进行海外地产等单笔就需要巨量资金的投资不符合追求稳健的险资投资风格。而近年来,伴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的不断减弱,险企才逐步开始进行海外资产的配置。
曹德云亦表示,未来几年,资产全球化配置对险资而言会是一个重要机遇,也是保险资管行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现实选择。特别是在人民币利率下降,美元进入加息周期的背景下,海外资产的配置逐渐成为国内保险机构抵抗经济周期和利率周期不利影响,分散风险的重要途径。
目前,保险资金海外配置的资产,已经从最初的H股股票,扩展到了海外不动产和金融机构的股权。
不急于增加境外投资
尽管有现实的需求,但从《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情况看,保险机构相关负责人谈及2016年境外投资业务时仍是“淡定”的,并没有出现要迅速扩大境外投资规模的迹象。
某大型寿险公司财务负责人称,公司内部制定了今年境外投资规模增长的计划,但并不急于增加投资,还是要充分衡量海外资产的风险收益情况,没有合适的资产就不会投资。
“寻求全球配置是没问题的,但是要去算总账。”一家中小险企投资管理部负责人表示,无论人民币贬值与否,境外投资能不能对冲汇率风险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即便是人民币贬值,海外投资的整体收益率整体能否达到国内收益率也是个问题,因为整体上看目前国内资产收益率要高一些。
他认为,今年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绝对额会增长,但在各类资产中的占比能否提升则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保险业资产近几年的快速增长以及QDII额度限制的情况下。
某大型寿险公司投资管理部人士对记者称,公司一直在申请QDII额度,但每次获批的额度都很少,增加额度并不容易。亦有保险资管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几乎用完了QDII投资额度。
根据保监会、央行、国家外汇局共同制定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机构境外投资有3个规模及比例要求,即,投资总额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5%;实际投资总额不得超过国家外汇局核准的投资付汇额度;投资单一主体的比例符合中国保监会的规定。
目前,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规模折合人民币2000多亿元,占保险业总资产比例接近1.9%,距离境外投资比例上限15%仍有较大距离。但在外汇局批准额度方面,据记者统计国家外汇局数据,截至2015年12月25日,具有QDII投资额度的保险机构共41家,额度共计仅为311.5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