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胡大一:医者救死扶伤为天职
2016-01-06 15:03:00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6日讯 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许玉韵教授,因病于2016年1月2日在京辞世,享年87岁。许玉韵教授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的创建者之一、中国心血管专业的前辈、桃李遍天下的医学教育家。其学生、著名心血管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胡大一发表了悼词。以下为悼词: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送别我们敬爱的许玉韵教授。

  许教授1928年出生于福建漳平,从福建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北大医院)内科从医任教,在医学和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近60年。他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一生经历过坎坎坷坷,尝到过酸甜苦辣,但又是幸运和幸福的。

  1953年的北大医院名师名医云集,尤其是王叔咸教授渊博的临床医学知识,扎实的基本功和缜密的临床思维方式,为许教授之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50年代,许教授赴东山岛前线参加支前工作,担任医疗小分队队长。70年代响应党中央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赴甘肃省肃南县医疗队和北京密云医疗队,培训赤脚医生。

  许老热爱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他说:“我是一名医生,又是一名教师。作为医生,就要竭尽全力所能,挽救病人的生命,解除病人的痛苦,应该多为病人着想;身为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并帮助他们发挥才干,施展才华。每当我从死亡线上挽救了一个个病人的生命,每当我看到一个个病人经过我们治疗能够恢复健康,能够提高生活质量,生活的很幸福,我感到无比欣慰。每当我看到我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不断进步,取得可喜成绩,我衷心为他们高兴和自豪。这是对我从医从教生涯的最大回报”。

  许老常年负责北大医院心内科的日常工作,临床医疗工作任务极其繁重。只要有危重病人、未脱险的病人、介入治疗中、介入治疗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病人,他总是日夜工作在抢救病人的指挥岗位上,在关键时刻,针对关键问题,为我们指点迷津,使一个又一个病人的险情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上世纪90年代,在北大医院介入技术启动与发展过程中都洒下了许老的心血与汗水。从适应证把关到并发症处理,他都亲临指导,主动承担责任;为保证每个病人的安全,他在医院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许老以救死扶伤为天职。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人农民,他都热情接待,认真诊治,一丝不苟。一旦有了危重病人抢救和疑难病人会诊,病情就是命令,他随叫随到,有求必应。

  许教授处处考虑患者利益。在医院发展明显受趋利性影响的当下,他坚持医疗行为规范,在多家医院会诊、查房中都强调介入与心电生理技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这些技术的不恰当使用、过度使用、甚至滥用。

  许教授临床基本功过硬,基本理论扎实,临床思维敏捷,临床经验丰富,医术超群。在疑难病人的诊断和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常常语出惊四座。

  许教授不仅坚持临床实践,而且读书学习刻苦,一生都在积极跟进临床医学的进展。

  许老高尚的医德医风是我们晚辈的楷模,许老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我们广大学生们应当认认真真学习与继承的宝贵财富。

  许教授在广大患者眼里,是一位令人敬重的平易近人的好医生,在一代代学生心中,他是深受爱戴的好老师。我们(特别是我本人)是在许老师言传身教下成长起来的。他教书育人,甘为人梯。

  即使在“文革”期间,许教授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处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热心指导全国各地来北大医院的进修医师,这些人之后大多成为全国各地的学术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包括元柏民、汤一千、刁绍先等。

  改革开放后,许教授有机会赴美国进修考察。回国后,为北大医院心内科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组建心内外儿科一体化的心脏中心,为我国的介入心脏病学发展与推广,付出了巨大心血,做出了突出贡献。

  许老师是名医名师,名副其实的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可他淡泊名利,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不图回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总是把困难与责任挑在自己肩上,把荣誉让给别人和后人,很多他应得到的奖励与学术地位,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都没能得到。但他从不计较这些个人得失,他诚恳待人,与人为善,光明磊落。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诚诚恳恳交友,踏踏实实做事业。口碑自在人间,他得到的是广大病人的信任与感激,几代学生的衷心爱戴。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在今天,许教授的这种精神尤其珍贵和令人敬佩!作为许老师的学生,我们不会辜负您生前对我们的教诲与期望,发扬您的精神,继承您的丰富经验与光荣传统,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医学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图片为许玉韵教授)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