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6日讯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时隔37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针对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以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多位专家近日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与光明日报理论部举行的“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座谈会”上做了详细解读。专家认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我国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必须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必须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召集人委员会成员蔡昉认为,户籍人口加快提高和推进城镇化是并行不悖的,没有稳定的农民市民化,劳动力稳定供给就得不到保障。蔡昉认为,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意味着继续保持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实现资源重新配置效率,为全要素生产率做出贡献。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指出,城市是人工与自然的最大复合体,城市也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国要从灰色动力结构转向绿色动力结构,所以这次会议提出了改革、科技、文化三个动力。此外,仇保兴认为,要注意城市已经产生了阶层“分裂症”,要诚实、客观地认识治理城市病。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并非此次会议的新提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就曾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指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推进比较艰难与理念、体制、思想直接相关,不对这些体制、理念、思想乃至战略做出根本性的调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将非常困难。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要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边疆中心城市、口岸城市联动发展,让中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分享城镇化成果。
有人质疑,均衡配置公共优质社会服务资源或国家主导的战略性优质经济资源是一种零合博弈。对此,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认为并非如此,而是一个再平衡过程。“公共资源并非竞争性资源,就应该围绕民众的利益公共配置”,潘家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