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价格升跌超过一定幅度后,对交易进行限制的制度被统称为“熔断机制”。1月4日,A股熔断机制登场第一天就发挥了功效。午后开盘十几分钟,沪深300指数先是触及5%的熔断阈值,暂停交易12分钟,复盘后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再度触及7%的熔断阈值,A股提前了1个半小时收盘。大盘再一次告诉投资者,什么叫“不跌则已,一跌惊人”。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1月4日A股大跌?市场未来趋势将如何发展?熔断机制是否对当日的行情造成了影响呢?对此,《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市场分析人士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 李大霄
投资者还没理解熔断机制
1月4日沪深300两次触及熔断阈值,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是1月8日以后,证监会对持股5%以上的股东和高管实施的“减持禁令”到期,投资者对减持不理解,认为所有股票都有可能减持,但实际上只是部分股票减持;二是投资者对熔断机制不理解,引起了恐慌。证监会推出熔断机制,旨在减缓市场波动,保护投资者利益,但投资者可能理解有误,所以造成了恐慌性的抛盘。
不过,新年首个交易日的暴跌不会持续,后期市场会慢慢恢复。
首创证券研发所总经理 王剑辉
熔断机制不能简单对比
1月4日的A股市场表现更多是技术调整,并不反映趋势变化。更多是对于市场前期缓慢连续上涨后出现的调整。从未来趋势来看,接下来市场跌幅或将趋窄,出现窄幅震荡,春节前有望迎来温和上涨。
当日A股大跌的表现和已经开始实施的熔断机制基本没什么关系,资本市场仅一个交易日的表现也不能说明问题。熔断机制可以在市场暴涨暴跌的情况下带来缓冲,符合市场需求。但我们现在的市场整体还并不成熟,因此不能简单跟国外市场做对比。而像1月4日这样的剧烈波动,在熔断机制实施以前也曾出现过。事实上,我们的制度并不能阻止市场暴涨暴跌,但是它可以在出现剧烈波动时缓解因暴跌而产生的市场负面情绪,让各方有喘息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
平安证券分析师 罗晓明
熔断机制产生了负面作用
市场其实在元旦假期前就有“要跌下来的感觉”。而造成1月4日大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8日会迎来限制减持的解禁,以及宏观经济不乐观等因素。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6月的股灾开始,到8月的再一次大跌,市场似乎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恐慌,部分投资者一跌就跑,像是打仗一样出现撤退。我认为市场的恐慌情绪也是造成当天市场剧烈波动的重要因素。而经过去年6月和8月的两次大跌,市场的大跌幅度和持续时间都在逐步减小,恐慌情绪也有所收敛,接下来的市场趋势不会再像6月、8月那样了。可能春节前调整到3200点左右就差不多了,最多3100点左右,然后慢慢形成底部。
对于A股来说,熔断机制本身是要降低大家对于市场突发状况的恐慌情绪,但目前来看,从某种程度来说它产生了负面作用,并没有降低市场的投机气氛和恐慌情绪。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刘景德
个股和板块危机四伏
4日A股暴跌触及熔断阈值,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盘面来看,市场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3600点左右盘整,但没能有效突破。久盘必跌,尤其是在弱势时,更加明显。二是去年年底前,机构拉抬大盘蓝筹,主要是为了在年底做市值,现在新的一年开始,机构也没有护盘的必要了。三是1月8日以后,减持令到期,市场存在减持的可能性,资金担忧减持,提前出来。四是前期蓝筹龙头和题材龙头跌破60天均线,引起了恐慌性的下跌。
后期大盘走势可能会受新年首个交易日的影响,进入弱势格局,反复震荡。不过,指数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现在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等权重股的股价已经很低,跌幅空间有限。但个股和板块却是危机四伏,前期涨幅较大的、估值较高的,要提前减仓。大盘一旦突破重要位置,从上涨变为下跌,或者盘整一段时间,都要减少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