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4日专电 题:200多家平台80多家倒闭或转型 众筹背后有“众筹”——博鳌嘉宾对话众筹行业发展
新华社记者吴茂辉、罗江
“近半年来,全国开展众筹业务的280多家平台之中,有84家已经倒闭或者转型,去年一年仅有京北众筹一家股权众筹平台实现盈利。”近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期间举行的“无所不包的众筹”分论坛上,与会嘉宾透露的数据,给火热的众筹“泼了一盆冷水”。
众筹在中国风生水起却难掩艰难处境,下一步众筹人该怎么走?博鳌嘉宾就此展开对话。
众筹项目跳票、失败、产品质量缺陷等问题,让众筹背负着风险。无论对于平台,还是参与者而言,众筹有时候成了“众愁”。2015年,全国众筹实际筹资额达到114亿元,但全行业仅京北众筹一家实现2万元的盈利。筹钱容易赚钱难,似乎成了众筹全行业的痛。
然而,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来自国内多家众筹平台的代表对亏损看得较为平淡。京东金融集团副总裁金麟认为,众筹平台自身的建设发展也需要时间,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不盈利是正常的。“公司把股权众筹定性为增长型业务,不奢望它现在就马上盈利。”
星火金融执行董事季娟认为,一个众筹平台从诞生到成熟,至少需要经过为期12个月的试运营阶段,由于业务量很小,无法满足上千万级的人力、科技等成本投入,因此在这个阶段出现亏损是正常的。
不过,也有人从众筹的本质提出看法。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众筹的本质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优势在于支付,而不是众筹、P2P等“弥补性产品”。“因为它是一个普惠性的金融,众筹本身也是普惠性的。如果怀着发财梦想做这些事情,很难成功。”吴晓求说。
金麟说,对于发起众筹的项目方而言,全社会也应该以一种鼓励的姿态去面对。基于这些理念,京东众筹此前发布了众创生态圈,以期帮助创业者学习和成长,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众筹是基于社区化、社群化的行为,只是在中国缺少较好的土壤。但是随着中国社会阶层和人员结构的变化,愿意为‘诗和远方’去投资的人会越来越多。”在金麟看来,面对众筹在中国出现的种种挫折,不需要悲观。
众筹网CEO孙宏生也承认其平台至今没有赚到钱。在他看来,众筹不应该完全等同于股权投资。作为平台而言,如果以收取佣金为目的,注定要失败。一个优秀的众筹平台,应该类似于理财顾问,可以很好地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项目和组合投资方式。
尽管对众筹能否“挣大钱”存在不同意见,但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应当加强和改进对众筹行业的监管,并积极打造基于社区、社群关系的生态圈。
京北众筹CEO罗明雄说,面对股权众筹优质项目少、估值定价难、建立信任久、退出周期长等难点,众筹平台应自我改进,通过完善信息披露标准,建立信息评估体系、众筹指数等方式帮助投资者安全、科学参与众筹。
多位嘉宾认为,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众筹平台在选择项目时,可有意识缩短项目回报周期,“在项目有一定进展之后再介入会更好”。
吴晓求指出,尽管目前众筹行业不尽完善,但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创新,它本身也是为创新而产生。金融体系的改革,应当对这一有社会进步意义的新生事物给予充分的容忍度,不要把规范变成遏制。
点击查看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