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表示,下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多方面施策,应准确把握供给侧改革的着眼点,同时须注意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区别。去产能要做好与结构性调整、政府自身转型、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结合。货币政策是推动需求侧和供给侧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改革应全面布局
专家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下一步推进供给侧改革,政府应从六个方面施策:一是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市场逐渐完善,创造让企业和市场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二是稳定宏观经济,在需求侧有所作为;三是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四是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公共竞争和维护市场秩序;五是促进共同富裕;六是弥补市场失灵,在市场出现问题时政府出面予以解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认为,经历了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下一步要把处理累积问题放在突出地位,但处理累积问题必然会引发增长方面的压力。因此,一方面要开发出新需求和供给支撑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可主动将“十三五”规划中前几年的增速适当降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经济增长、生产函数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第一个着眼点是调整劳动参与率;第二个是调整生育政策、提高生育水平;第三个是加大教育和培训、培育人力资本;第四个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如户籍制度改革可以提高农民工的参与率以及继续让他们进行资源配置。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认为,货币政策是推动需求侧和供给侧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和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特别是在需求下行或波动期以及供给侧改革可能带给经济不稳定或相对不稳定状态的情况下,要确保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同时,要继续推进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实行双向开放,利用未来一段时间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和高度开放的金融市场。要有效整顿金融秩序,维护金融稳定。
仍要重视需求管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陈昌盛表示,在推动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仍要重视总需求的管理、国企改革的作用和政府转型的重要性。政府要变成环境的创造者,重构与市场的关系。在去产能过程中要做好四个结合:一是与结构性结合,二是与政府自身转型结合,三是与产业升级结合,四是与需求挖潜力结合。
蔡昉表示,增长、改革、调整和稳定这四者之间在具体操作上可能有目标的冲突,但没有根本矛盾。最典型的是增长和改革之间的关系,去产能的核心不在于政府出面压产能,而在于创造一个环境,让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能退出,让有竞争力的活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改革,也是获得全要素生产率的一种方式。
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时,需要注意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区别。李扬认为,一是对于需求侧管理或需求侧结构调整中分量较重的“三驾马车”的调控,如果将重点转到供给侧,就应重劳动、资本、土地和科技;二是关于政策调控目标,如果重在需求侧调控,则主要是熨平波动,而如果考虑经济长期发展潜力,就应当强基固本;三是如果强调在需求侧对经济进行调控,一定会紧盯需求,并顺应需求的变化而采取措施;四是需求侧管理较注意速度,在供给侧调整时更注意质量、效益和全要素生产率;五是需求侧调控的特点是强调经济不断扩张,而供给侧管理是要挤掉经济中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