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蝶变”的“翅膀”
江苏苏州的苏试试验曾是一家生产环境试验设备的股份制企业,2009年开始从设备生产向提供环境检测服务转变。“近两年企业制造毛利率为30%,但服务毛利达到65%。”公司董事长钟琼华告诉记者。
“在新工业时代,一个国家是否是工业强国,并不取决于有多大的生产能力,而是更加依赖于是否具有强大的工业服务能力。”全国政协委员邹先荣说。
“我国制造业之所以大而不强,主要原因在于以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严重偏低。做大做强的关键,就是要从生产型制造走向服务型制造。”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迟福林说。
徐冠巨认为,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重塑中国制造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将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带来巨大动力,带动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去产能重在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强生产性服务业。”迟福林说,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下,像IBM、苹果这样的国际制造业巨头纷纷加快剥离制造环节,专注于产品的研发设计,成为世界级创新型大企业。
做大2.5产业“蛋糕”正当其时
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看,存在发展滞后、总量不大以及层次较低、发展质量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当前,亟待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更好释放经济活力。
代表委员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掣肘在于市场开放度不够。“十三五”推动市场化改革,重点是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开放。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相关产业发展、资源有效配置和价值创造的促进作用释放出来。
“通过开放服务业市场做大“蛋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课题。”迟福林说,以房地产为例,如果房地产能够以健康服务为重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就会提高房地产使用价值,从而为去库存闯出一条新路。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指出,扩大生产性服务领域开放,既要放宽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减少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项目,还要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蔡继明表示,应推动服务业领域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推进垄断行业竞争环节向社会资本开放。
上一页12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