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消费旅游
陕西铜川发展循环经济:由“黑”变“绿”焕发生机
2016-03-08 11:06:30
 

  新华社西安3月8日电(记者付瑞霞)陕西省铜川市2015年在煤和水泥等传统支柱产业遭遇重创的情况下,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生产总值324.54亿元,增长8.8%,高出陕西省0.8个百分点。

  “煤城”铜川因工业污染严重曾被称作是“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近年来因走上由“黑”变“绿”的转型之路焕发生机。

  铜川曾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过去“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落后粗放的生产方式,给铜川带来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等突出问题。2009年,铜川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何才能走出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

  铜川市市长杨长亚说,铜川将在煤炭、水泥、铝业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基础上,培育壮大中医养生、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现代服务和现代特色农业等接续产业,把加大环境治理作为转型发展的保障。

  循环经济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面对全国范围煤电铝水泥产能过剩的紧迫形势,铜川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抓手,实现工业解困突围。

  铜川市董家河工业园区党委书记李海宝说,铜川市将在这里“再造一个新铜川”。董家河全国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做为主阵地,与陕煤化、陕有色合作,按照“用煤发电,用电炼铝,铝进行深加工,电厂灰渣全部用作水泥建材生产原料”的思路,打造“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多层次就地转化增值。

  目前,以“煤-电-铝-水泥”产业链为支撑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由纵向耦合向横向桥接的重大突破。

  杨长亚说,“十三五”期间铜川市将以文化引领全域旅游带动深度转型。以药王孙思邈文化、耀瓷文化、佛教文化、工业遗产文化等6大特色文化引领深度转型,强化核心景区支撑,完善旅游产业要素,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带动深度转型,力争到2020年,创建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9个。

  经济的转型发展使铜川市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甚至成为世界濒危保护物种朱鹮繁衍栖息地。

  2013年7月,中国秦岭以北朱鹮放飞仪式在铜川市沮河湿地举行,32只朱鹮陆续飞向天空,铜川成为秦岭以北朱鹮放飞的第一个实验区。2015年4月,全国暨陕西省第34届“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在铜川柳林林场举行,30只朱鹮再次放飞。目前,这些野化放飞的朱鹮已成功繁育“铜川籍”朱鹮16只。

  铜川这座人们印象中的“黑色煤城”,正呈现出多彩的发展基调。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