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春季峰会”上,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和北京新元文智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资本报告》。报告显示,在经济增长减速、结构转型、发展动力转变的新常态背景下,2014年到2015年是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最为迅猛的两年,分别达到3253.16亿元和3241.8亿元。
据论坛副秘书长、新元文智总经理刘德良介绍,从资金流入渠道方面看,股权融资、债券、众筹、新三板挂牌后融资、上市后融资规模均较同期出现大幅增长,2015年规模分别达到1079.12亿元、998亿元、9.58亿元、146.76亿元和1046.06亿元;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并购的市场活跃程度有较大提高,204起案例较2014年的153起增长了33.33%,在规模上,我国文化资本市场总计发起有1736.14亿元的文化产业并购,同比增长78.26%。
论坛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金巍表示,虽然各类资本对文化产业“追逐”看起来热烈,但是与其他行业比较起来是很小的一部分。“当前文化产业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是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要和文化生产力不足的矛盾。其背后是什么?是急剧增长的文化产业资本需求和资本供给乏力之间的矛盾。”
金巍认为,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76%,但增速很快,因此今后需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来支持其发展,而众筹模式是文化金融的突破口。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对此观点也表示了赞同。在姚余栋看来,众筹是一种商业模式,可能不亚于过去的公司制。
对于如何把握众筹的运作规律?姚余栋分享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研究中心总结的关于众筹的5个法则。
其一,分化严重。50%的众筹项目是要失败的,其中40%的项目是刚刚募足资金的。在一个众筹项目中,募钱的速度和资金充足非常重要,只有10%的项目会发生超募。例如众筹中1000万是一个门槛,募到了999万都不能证明该众筹成功,必须要达到1000万才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其二,创意产业最适合进行众筹。包括股权和非股权众筹。因为在创意中,有主观价值的发现,主观价值的发现往往是通过众筹的形式体现的。有些粉丝就喜欢某一个特定项目,没有具体原因。但是在后面的市场上,所有项目都是已经定价完毕了,不能体现主观价值的发现。可以说无创意不众筹,众筹往往都有创意。
其三,众筹平台的获客能力非常重要。人气越旺的平台,众筹的成功率越高。成功率越高的平台则人气越旺盛。京东众筹由于平台有巨大的客流量,获客户能力也很强。
其四,对于较为推荐项目,回馈给众筹参与者不少于50%的策略。如何理解?例如我是艺术家,我要登录某一个众筹平台网站进行众筹,我给众筹的粉丝们20%、30%还是更多股权合适?我们研究认为,大约50%甚至更高一些的比例较为合适。给的少,众筹的意义不一定很大。所以我们认为分一半还是比较合适的策略,这样使得众筹项目更容易成功。
其五,众筹具有鲜明的营销效果。例如,往往很好的项目偏偏通过众筹,一些人本来不缺钱,也要进行众筹,原因是通过众筹,他们可以提早获得一些粉丝,这些粉丝会帮助项目进行自我营销。
同时,姚余栋也提醒,众筹也属于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三个底线不能突破。
第一,众筹平台是不能搞资金池,这点与P2P的要求类似;第二,众筹平台不能搞担保。因为众筹平台没有资本金,项目的风险很大,众筹平台只是一个中介。也不能搞隐形担保,不能承诺任何项目在众筹平台上就能成功;第三,不能搞非法集资。不能承诺固定收益,不能做类似的存款生意。这是众筹需要坚守的三个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