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消费旅游
市场积极评价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改革新举措
2016-02-19 22:11:42
 

  2月18日(本周四),中国人民银行以年内2号公开市场业务公告的形式发布通知,为完善公开市场操作机制,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即日起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原则上每个工作日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如因市场需求不足等原因未开展操作,也将发布《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予以说明。

  市场各方对人民银行此次公开市场操作改革新举措给予积极评价。

  中国农业银行(601288)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杨德龙表示,本次公开市场操作制度的调整对于资金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央行对于资金市场的调控将更为及时、准确和灵活。央行提高公开市场操作频率,一方面将熨平之前公开市场常规操作间歇流动性的短期波动,平滑市场流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央行获取资金市场信息的效率,对于央行及时了解资金面情况,准确做出判断并灵活采取前瞻性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有助于构建新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利率走廊调控机制。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培育新的政策利率同时疏通利率传导机制是央行目前主要着眼点。在外汇占款趋势性下降的背景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作为补充流动性的首选工具,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实现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社会融资成本的传导,从而将流动性管理与建立新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结合起来,增加市场对于政策利率的敏感性,完善利率走廊调控机制。

  三是公开市场操作的常态化并不意味着资金面将极度宽松。首先,降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一步下降。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及货币政策信号较强,其将对于人民币汇率造成较大压力,形成负面冲击,对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也将形成不利影响。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提高后,对于资金市场反应将更为灵敏,对于降准等工具替代作用增强。其次,在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要求下,提高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更多的作用在于加强资金市场预调微调,更好促进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保持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促进流动性供求大体均衡。考虑到1月份货币信贷数据超预期增幅,央行预计将更加审慎、有效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

  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公开市场操作改成原则上每个工作日开展,可以有力保证市场利率的平稳,尤其是在流动性波动比较大的时候。显然,这样的措施正好有利于应对当下市场流动性所面临的复杂形势。不仅如此,这样的操作会进一步强化央行的政策指标利率的作用。比如说7天期逆回购,从去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在7天期限附近都是紧贴央行的7天期回购利率;但其他期限利率的波动相对还是比较大,这在一定意义上受到了公开市场操作并非每个交易日都开展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外汇占款变化也比较明显,每个交易日原则上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对于保证市场利率更加平稳具有重要意义。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与债券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表示,存贷款利率和实体经济关系削弱之后,央行开始加强对政策利率培育和利率走廊的探索,正逆回购利率是重要的政策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的日常化,将助于加强央行和市场的沟通,及时向市场传递央行的政策信号,加强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同时,操作频率的提高也会提高央行对短期流动性的控制能力,将货币市场稳定在央行的合意水平之上。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