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工作的林小姐今年回家乡潮州过年,年初四,她来到家附近的电影院准备看最近热映的《美人鱼》,却发现当晚电影票几乎售罄,最终只能选择较晚的一个场次,而且只能坐在第一排,“没想到家乡电影院如此火爆。”林小姐表示。
事实上,林小姐的经历并非个案,根据猫眼票房的统计,大年初一,票房收入在全国排名前20的电影院中,温州、太原、阜阳、廊坊、莆田等二、三线城市赫然在列。有分析认为,小镇青年返乡,是当地春节票房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85后至90后青年通过电影娱乐的习惯已经养成,春节回乡后,自然带动合家欢观影需求的释放。
分析机构艺恩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春节档内地电影市场共计揽入30.14亿票房,同比大增65.8%。尽管一线城市仍是大票仓,但份额正被三、四线城市蚕食。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四线及以下城市票房增幅达104.97%,同比增长5.68%,三线城市较去年增长65.8%,两者合计票房占比已超50%,较2015年提升5.94%。
不过,看电影并非春节专属节目,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影院建设的进步,三、四线城市已经成为推动票房增长的主力。业内预计,2016年票房或将再创新高,而三、四线城市将成为主力军。林小姐周围的亲友都表示,近年来,他们观影等休闲娱乐消费都增加不少。
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创下票房纪录,三、四线城市成为内地电影票房增量主要来源,一、二线城市票房占比从65.85%降至63.55%,三线城市票房达到0.85%的最大增幅,二线城市票房占比4成。
随着近年来各大院线对三、四线城市的争夺,三、四线城市的影院和银幕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10—2015年我国银幕总数由6200块增长到3.2万块,三线及以下城市是新增银幕的主要推动力,绝对值和增速都远远超过一、二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