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消费旅游
武汉全域推进“旅游厕所革命” 助力城市民生升级
2016-02-15 08:26:00
 

  原标题:武汉全域推进“旅游厕所革命”

长天楼旅游厕所:古色古香,展现幽雅恬静的意境

  武汉天地旅游厕所:精致典雅,老城区改造与旅游功能的完美结合

  观点

  细微之处见素养

  文明如厕人人有责

  昨日,记者从市旅游局获悉,在日前召开的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我市跻身全国2015年“厕所革命”先进市。而今天,全国旅游厕所工作现场会在汉召开。

  近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坚持“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游客为中心,重点解决“景区如厕难、城市寻厕难,农村厕所卫生难、公共厕所管理难”等问题。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旅游厕所保有量7422座,A级景区厕所密度达到3座/k,主城区每平方公里的厕所密度由2010年的0.78座、2014年的1.77座,提高到2015年的2.21座,一厕一人专职管理常态化,基本实现了“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

  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厕所作为文明的窗口,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标志,武汉全力推进“厕所革命”,有利于提升武汉城市形象,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城市民生“升级版”。

  顶层设计 掀起武汉前所未有的“厕所革命”

  “公共厕所用后不冲洗”、“洗手液、厕纸被顺走”、“厕所门内乱写乱画”等不文明如厕行为时有见诸报端。“细微之处见素养,一座城市的公厕建设与管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武汉天地旅游厕所相关负责人说,在政府和企业共同推进“厕所革命”的同时,我们也倡导市民、游客能文明如厕,形成健康文明的厕所文化。

  据悉,我市统一印制相关宣传用品,设置文明用厕宣传牌,在公厕入口处、洗手盆上方、小便器上方、大便厕位门内张贴了20余万张文明如厕提示贴、5000余张宣传海报。

  厕所问题与每一位社会成员密切相关,是关系城市民生的庞大社会工程。溯1990年北京亚运会“厕所革命”之源,循“城市即旅游”的全域旅游理念,按市民游客共享思路,武汉将旅游厕所定义为设置于公共场所、公共建筑和商业、民用建筑,供游客市民共用的公共厕所,包括城市公共厕所、对外开放的社会公共厕所、交通枢纽厕所、大型停车场厕所、广场公园厕所、旅游餐饮娱乐购物厕所及新城区旅游交通线路厕所、乡村旅游点厕所等。

  从一开始,武汉市就统筹调动全市资源,谋划旅游厕所建设,形成旅游、林业园林、规划、建设、城管多部门联动,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据介绍,我市首先明确了“厕所革命”建设基准:新改扩建公厕按旅游厕所标准建管、全市统一规划,相关单位各负其责,厘清了“旅游厕所”建管基准和责任主体。

  为贯彻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建设管理行动的意见》,我市出台“旅游厕所革命”顶层设计,制定《武汉市公共厕所专项规划》,出台《武汉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开展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情况调研,做好旅游厕所与城市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区开发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的相互衔接。

  此外,我市还成立“旅游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推进“旅游厕所革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日常协调工作,切实将旅游厕所革命工作落到实处。

  资金扶持 推动旅游厕所建设步伐

  大事

  从以前的“脏乱差少”到如今的“整洁优美”,武汉旅游厕所一直在优质高速地发展。这其中,离不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更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投入。

  为了加快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武汉市政府2013年就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旅游产业升级计划配套政策的通知》(武政【2013】105)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对新建和改建并评为星级旅游厕所的,给予工程总造价30%的奖励,每座厕所最高奖励30万元”的政策。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政策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吸引了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投资建设旅游厕所,这其中,有政府部门、街道、乡村、民营企业等。“我市的旅游厕所建设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据了解,我市2015年在完成主城区1517座城市公厕旅游标准化改造基础上,“厕所革命进农村”也取得历史性突破。573座乡村旅游厕所改造完成,12座二星级以上旅游厕所亮相偏远乡村,较好解决了乡村旅游厕所“三难”问题。

  2015年,我市还新增206座纯旅游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新增350座城市公厕全部在二类以上,特别是还新建了一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公厕和创意景观公厕,如钟楼式公厕、园林式公厕、徽派公厕等。

  2012年

  结合旅游标准化城市创建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

  2013年

  武汉市政府下发《关于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推进全市旅游产业升级的意见》和《关于全市旅游产业升级计划配套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对达到标准的旅游厕所给予奖励,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旅游厕所建设。

  2015年

  武汉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厕所项测评为满分。

  2015年

  国内最大的调查咨询机构零点指标数据发布全国厕所文明程度排行榜,武汉在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中总分排名第九,其中旅游厕所建管水平、厕所文化建设排名第一。

  2015年

  旅游厕所建设资金超过7000万元,财政补贴资金超过2000万元。2016年、2017年旅游建设资金分别超过6000万元和5000万元,三年旅游厕所革命总计投资超过18000万元,财政资金补贴超过5500万元。

  长天楼旅游厕所外观

  木兰乡旅游环线厕所:温馨明亮,美丽乡村建设的完美诠释

  市场化运作 探出建设管理“武汉经验”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许多厕所建的很多,但管理跟不上,结果还是“脏乱差”。为解决旅游厕所建设容易管理难的问题,武汉市2010年8月便出台《武汉市城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以市场化、社会化机制,探出厕所建设管理的“武汉经验”。

  该《办法》规定,城市道路两侧设置公厕,由区人民政府投资建设。已建成的公共场所等无配套公厕的,由管理单位或经营单位设置。新建公厕应达到国家二类(相当于三星旅游厕所)以上标准,公共场所、大型文化娱乐场所、公园、旅游景区、交通枢纽及国家级开发区内公厕应达到国家一类(相当于四星旅游厕所)标准。

  在厕所革命开展之初,我市又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了《旅游厕所服务规范》和《旅游厕所管理制度》。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拥有谁管理的原则,旅游厕所由产权所有单位委派专人管理,重点旅游厕所做到一厕一人专管。

  此外,旅游部门对所有旅游厕所进行建档,做到每一座旅游厕所都有一个完整的档案,并对所有旅游厕所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检查旅游厕所状态,达到标准要求的保留旅游厕所资格,达不到标准的采取退出机制,由此形成旅游厕所长效管理机制,不断保持旅游厕所高品质、优服务,使每一位到武汉的游客都能获得满意的游览体验。

  数据显示:2016年春节黄金周,武汉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8.3%、50.8%。游客满意度调查厕所项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链接

  各国不同的

  “厕所文化”

  日本:把厕所叫做“化妆室”。在日本志摩市鸟羽温泉,一进客房就要换拖鞋,而进客房的厕所时还要再换另一双拖鞋,那双拖鞋上写着“御手洗用”,意即厕所间专用。

  美国:把厕所称为“休息室”。美国人所说的“休息室”,跟所说的“化妆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干净,宽敞。而且免费提供洗手液和手纸。有的还免费提供铺在马桶圈上的纸圈。

  英国:人们利用创意的设计,把不少废弃的地铁隧道、地下通道重新利用起来,改造成公厕。既节省了城市空间,又能废物利用。

  新西兰:著名的新西兰百水公厕,位于一条高速公路的旁边。建设这座公厕基本采用的是回收材料,里面还种植了经济型植物。除了供人方便,这座公厕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观光”。

  优化服务 让公厕文化“香”起来

  更新导向标志、美化内外环境、增加便民服务用品、设置小知识宣传栏……自2010年武汉市公厕集中管理、免费开放后,全市公厕窗口服务人员充分发扬行业精神,努力营造整洁、舒适、优美、便利、有一定文化品位的如厕环境,市民和游客如厕满意度显著提高,公厕文化逐渐“香”起来。

  2015年,我市新改扩建的38座“书香公厕”全部交付使用,文化氛围浓郁、服务设施齐全,厕所变景点成驿站,“大屎馆”成展厅变书房,提升了厕所文化品位、承载城市文明形象,成为旅游厕所建设新亮点。

  为方便游客寻找公厕,我市全面完善、规范公厕导向系统,按照设置科学、清晰准确的原则,比照景区行人导向系统设置规范,每座公厕两个方向从200米开始间隔50米配置1块导向标牌,公厕门楣和男女厕所间设置中英文对照的图形和识别标准。据统计,2015年,我市新增、更新厕所导向标牌1.47万块。同时,武汉市公厕信息进入百度地图、车载导航系统和114查号服务等,上线试运行城市公厕快速查找手机APP软件,主城区10分钟内找到厕所成为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为优化厕所服务,我市加强公厕从业人员培训,定期开展星级公厕评定,优秀公厕管理员评选,全面提升公厕管理和服务人员基本素质和服务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形成行业价值理念。

  武汉站旅游厕所:清凉惬意,绿色生态之美全面展现

  文/王东方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长江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