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2月6日专电 题:信用风险如影随形 精细化操作仍是关键
新华社记者杨溢仁
伴随2016年产能过剩行业债券到期量的剧增,届时由此引发的债务违约风险不容小觑。本周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再次发布公告,称应于2016年2月12日兑付本息的“15山水SCP002”,基本无法按期偿付。
来自海通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从存量债券的兑付时点来看,2016年一季度过剩行业需兑付的债券规模可达1949亿元,二季度升至2292亿元,较2015年同期增长41%,也就是说,市场将于2016年第二季度迎来兑付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数据还未统计尚未发行的债券,由于超短融会在1年内到期,即2016年一季度发行的超短融多数将在2016年四季度到期,故此处可能还低估了2016年下半年及以后的到期量。
“过剩行业今年飞出更多‘黑天鹅’已成为市场共识。”一位商行交易员告诉记者,“目前,债券投资者对产能过剩行业可说是‘谈虎色变’,违约事件的频发促使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导致低评级信用债的表现不断趋弱。”
记者同时观察到,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再融资渠道受阻,资金筹措愈发困难。
受访的券商研究员普遍认为,大部分僵尸企业能够“苟延残喘”至今的主要原因,就是依靠再融资来维系脆弱的资金链,而一旦再融资受阻,那么其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将大大提升。
光大证券方面判断,2016年信用风险事件发生频率的上升已毋庸置疑,特别是上半年为财报以及信评报告披露的集中期,因此这段时间的信用债投资仍应以防范信用风险为主。
“我们认为,2016年做好风险甄别尤为关键。”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如是称。
具体到操作策略上,鉴于后续信用风险仍将进一步分化,对于各机构来说,当前还是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高评级产业债、优质城投债,规避评级较低、产能过剩行业的各券,通过精细化信用分析,谨慎甄选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