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2月1日电(记者张璇 张遥 曹典)中国农历春节临近,浙江省桐庐县陇西村的村淘服务站里,包裹堆积,店主王明强异常忙碌:“这两天不少村民打电话来问,年货节买的包裹到了没?”
为了在春节来临前的“年货节”有好生意,王明强提前一个月就做了准备。他自制了一面3米高的宣传旗摆在服务站,同时定制了180个礼品杯、50把雨伞做促销,还自费4000多元买了“年货节”实物商品供乡亲们选购,“相较去年,今年销售额涨了近一倍”。
像王明强经营的村淘站这样,帮助欠缺网购经验的农村居民在网上购买商品的农村电商服务站,已在中国遍地开花。
数据显示,仅阿里巴巴旗下的农村淘宝就在中国6000多个村庄落地,覆盖超过千万农村人口。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包括中国邮政、京东、苏宁在内的企业先后投身农村电商市场,农村的购买力正在通过互联网释放。
在堆积如山的包裹里,一个来自广东的买家引起了王明强的注意。他告诉记者:“当时看到这包裹很意外,名字陌生,后来打过电话才知道他是我们村在广东的务工者,临近年关,想给家里人添年货。”
“我觉得这种方式很好,在外务工人员通过网上年货节,既可以买到实惠商品,还不用大包小包拎回家过年,轻轻松松返乡。”王明强说。
过去,在中国传统商贸体系下,农村和城市的消费者能接触到的商品大不相同。如今电子商务丰富了农村消费市场,缩小了城乡差距。
距离王明强的站点不远,桐庐县吴宅村的村淘服务站,一张写满一页纸的购物清单引起了记者注意。吴宅村村民徐美莲正月二十三要嫁女儿,她的购物单上罗列了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喜糖、碗、气球、彩旗……
“年货节快开始的时候,我就让她过来挑,没想到趁着促销她一口气花了2万多,给她女儿置办的婚嫁品基本都买好了。”吴宅村村淘站点负责人吴炎凤说,“有很多商品过去在村里买不到,但是现在通过互联网解决了。只要物流能送来,我们和城里人可以买到的东西是一样的。”
不仅日常消费品,娱乐生活产品在村中也相当走俏。60多岁的叶发扬是吴炎凤的老客户,“去年年中网上促销时,老人把家里的厨房更新了,买了油烟机、煤气灶。这次‘年货节’他更洋气,买了投影仪、网络机顶盒,说这次要在家里弄个家庭影院。”吴炎凤说。
专家认为,互联网正在点燃中国万亿农村电商市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洋年货开始“漂洋过海”进入百姓家中,而地道土货也变得抢手,带着年味卖到全国乃至海外。“互联网+扶贫”开始在中西部和贫困地区显示出积极效应。
农村淘宝提供的数据显示,1月中旬举办的“年货节”期间,贵州辣椒酱5小时内卖出8万瓶,一举抢占当日榜首。随后,赣南脐橙、洛川苹果等特色产品的销量也直线飙升:其中,赣南脐橙在年货节期间累计销售超过50万斤,洛川苹果11小时卖掉18万斤。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
在浙江桐庐,金家村的村淘服务站店主郑礼英正是借着这股“村淘”东风,在淘宝上开网店售卖农产品。她将自己的网店取名为“春江农家”,乌鸡蛋、土蜂蜜、粉丝等土货都是网店的主打产品。
“通过互联网,不仅能给村民代买,更可以帮他们代卖,随着电子商务一步步深入人心,希望‘农货进城’也会越来越顺利。”郑礼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