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王健林在万达集团年会上透露了新一年的发展目标,2016年营收2543亿元,相比2015年度的2900亿元,目标同比下调12%。
万达主动降速换挡的底气来自于多增长极的逐渐形成。数据显示,2015年万达集团旗下商业地产2015年实现业务收入1904.5亿元,同比增长4.4%;文化板块收入达到512.8亿元,同比增长45.7%;金融板块收入208.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697%。
从收入结构上可以看出,在“去地产化”战略的影响下,商业地产收入增速正在减缓,文化、金融业务收入则在大幅上升,成为新的增长极。
就在1月12日,万达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其海外收购版图再度扩大。其竭力褪掉“传统地产公司”底色的行动,颇具果断强悍风格。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前十年,我国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即使在规模增长减速、利润率相对下降的当下,房地产发展依然具有很大空间。但我们随时需要面对的、一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是,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该向何处去?
“买地—建房—销售—物业”这样的产业链条只能算低端链条模式,必须有一支力量能够走出来,引领中高端链条模式。我认为,万达的改变就是如此。
2015年初,万达宣布从以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转型为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将文化旅游、金融产业等板块打造成新的主营业务。万达也把“去地产化”称作“轻资产化”。王健林解释说,我们把带销售物业的项目叫重资产,不带销售物业的项目叫轻资产,要让轻资产方式唱主角。他进一步阐释,别人出土地、出资金,万达和对方三七分成,这种合作方式很好。
显然,无论是“去地产化”,还是“轻资产化”,其实质都是“品牌实业化”,即打造具有中国风范、全球领先的巨大“品牌实业”航母编队。
目前,万达在院线、酒店、旅游、金融、体育、娱乐等领域广泛布局扩张,多条产业链交融,其落脚点都是塑造和提升万达的现代服务业品牌。一方面,以优良的、高标准的专业服务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以品牌和资本拉动,创造新的需求和新的市场。按照这样的逻辑,传统房地产业就只是万达引领的现代服务业的一个“支撑点”和一个“部件”了。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类对生命掌握的巨大飞跃,更高品质、更大维度、更深体验的消费需求不断涌现,娱乐、旅游、体育、金融服务、住房等领域的中高端服务业空间巨大。并且,这种中高端服务业的竞争已然国际化。因此,打造一个卓越品牌,打造一个产业航母舰队,就要有超前眼光、全球视野,就要“跨代谋划”和“跨代传承”。
过去一年里,万达收购马德里竞技、并购瑞士盈方、并购美国铁人公司,不仅手笔巨大,而且是超前布局。王健林认为中国的中高收入人群追求健康和新潮的精神享受是大势所趋,相关产业的服务和管理必须跟上。
而赴海外收购已经具有深厚底蕴与实力的国际品牌公司,既是捷径,也可以实现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融合和互动;既可实现跨国经营,也能够传播中国当代文明。
万达的跨国经营梦想很宏大,其确定的“2211”目标是,到2020年,万达的资产超过2000亿美元,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净利润超过100亿美元。其中,海外收入占比要达到30%。这个目标很具挑战性,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关键是要用心经营,用心发展。既要讲战略,又要讲执行;既要稳扎稳打,又要该出手时就出手。我认为,人才和战略储备是第一位的;搞好储备,才能应对危机,扛得住危机,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
需要特别指出一点,所谓“轻资产化”,并不等于是“轻资本化”,当今世界的实业竞争,离不开资本市场和金融手段。既要实业强,又要金融强,应当是万达的选择,也应该是中国的选择。
董少鹏/证券日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