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1月14日专电 题:中国动画发展终迎“大圣归来”
新华社记者 李双溪
《大圣归来》《龙之谷》《小门神》《魁拔》……近年来,国产动画佳片频出,很多作品艺术水准和特效制作日臻国际动漫大片水平。动漫市场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动画人才队伍从流失到回归,以及高等动画教育的持续发展推动。
日前,“2015年中国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在吉林动画学院终审。比赛由教育部和文化部发起,主要针对全国高校动画、数字媒体相关专业学生征集作品。
记者在审片现场看到,活灵活现的霸王龙、跃然纸上的飞鱼、一柱擎天的城市……大学生原创动画作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
“在中国动画产业的推动下,中国动画教育长足发展,中国的动画创作已渐入佳境。目前,中国顶级的学员作品和全球最好的动画专业学员作品已处于同一水平。”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说。
作为本次大赛评委之一的常光希是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1999年,他执导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首部商业动画大片《宝莲灯》获得了2400万票房的记录,成为当年全国票房三甲。然而,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佳绩,也挡不住动画人才的大量流失。当时,美国日本加工片产业兴起,高薪挖走了很多动画人才。
“美影厂被挖走了一半的动画师。‘四年磨一剑’的创作速度,也跟不上美国日本每年一到两部的工业化生产节奏。”常光希感叹,接下来的几年中,国产动画难现佳作。
张小春是此次学生参赛作品的指导教师。苏州工艺美院毕业后,他进入苏州红鹰动画有限公司,做镜头设计指导。
“苏州知名的宏广和红鹰两家动画公司隔着一条街,当时争抢美国、日本的动画订单,为他们做加工片。由于国外开价高,一度没人肯接国产动画片的活。”张小春回忆说。
动画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美国日本利用当时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完成了动画电影的全球化生产。做了很多年动画,“为人做嫁衣”,始终看不到自己的作品,这让张小春很苦恼。
2005年前后,国家出台了发展国产动画的扶持政策。很多动画加工公司转而争抢国产动画订单,动画人才也大量回流,一批动画涌现出来。
据教育部学生信息网统计,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动画专业毕业生规模为1.4万至1.6万人,全国三分之一的本科高校开设了动画专业。
根据文化部发布数据,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2011年为621.84亿元,而到2014年底已突破千亿。
大四参赛学生李凌霄正在努力完成自己的作品《游往星空的鱼》。他说:“我很看好中国的动画市场,已经有很多和我一样有志于此的年轻人在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