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消费旅游
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借PPP模式构建“智能之城”
2016-01-11 21:40:24
 

  新华社天津1月11日电(记者毛振华)作为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合作项目,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公私合作模式”(PPP模式),探索政企分开、市场化运作,为打造中国首个绿色发展综合示范区奠定基础。

  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从2008年奠基动工建设至今已经过去了7年,如今的天津生态城8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基本建成,国家动漫园、生态科技园、社区中心等一大批项目拔地而起。

  “生态城作为一个国际级合作的创新性项目,PPP模式在生态城建设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群认为。

  他向记者介绍,生态城建设之初就按照政企分开、市场化运作的开发建设原则,投资公司由泰达控股等6家股东出资30亿元设立,没有地方财政一分钱投资,股权结构多元化,无控股股东,市场化程度较高。

  天津市政府授权投资公司作为生态城土地整理储备的主体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的主体,享有相应的投资权、经营权和收益权。

  与此同时,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授予投资公司区域内能源、通讯、水务、环卫、交通等经营性项目的特许经营权。管委会对涉及市政路桥、泵站、绿化、公共建筑等非经营性项目,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投资公司建立市场化的契约关系,无隶属关系,产权清晰。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开展具体建设中,投资公司打破单一管理模式,先后与国内及新加坡优秀企业合作,组建了能源、市政景观、环保、水务、交通、产业园等12家公司,形成了国有资本、外资资本、上市公司等混合所有制形式的产权结构。

  “无井盖”和“宽绿带”是记者对生态城道路的突出印象。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局调研员王萌介绍,生态城道路的雨水收集井及其他市政管网设施全部设置在两侧绿化带内,从根本上避免了道路维修“拉链”现象和“坠井”事故的发生。目前区域内这样的“生态”道路已完成60余公里。

  记者在生态城公用事业运行维护中心调度大厅看到,在一面由64块拼接屏组成的巨大显示墙上,供水、供热、地下管网运行等基础设施运行状况均可实时显示。工作人员可随时接听用户的求助电话,根据问题所涉及的不同专业现场派单,由相应的专业公司派人维修。

  在信息化网络搭建的基础上,投资公司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城市基础设施信息的区域全覆盖、地上地下全覆盖、业务领域全覆盖、项目生命周期全覆盖。通过多年积累,地理信息系统已完成460公里地下管线的空间数据采集与入库,实现了已建成区域全部三维地上建筑及地下管线的建模和土地、建筑、道路、地下管线等城市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孟群表示,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及系统化的运营方式,生态城实现了基础设施领域多专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信息集成和统一管理,一个现代化的“智能城市”正在从梦想走进现实。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