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民昨日首次经历股市“熔断”的考验 记者 汤铭明 摄
市场人士认为,这是市场短期的过度反应,难有持续性,不会重演去年股灾
在大众期待2016年首个交易日开门红之际,市场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形下出现暴跌,更为罕见的是A股熔断制度实施首个交易日便“测试了一把”。昨日沪深300指数连续跌破5%、7%的阈值,13时33分两市便提前收盘,为A股史上首次。恐慌抛售情绪席卷之下,千股跌停也随之而来,沪指最终跌近7%跌破3300点,创业板指跌超8%。对昨日罕见“奇观”,券商分析师认为大股东减持禁令即将到期、人民币贬值等背景固然不可忽视,但A股版熔断制度本身起了助跌作用也是重要因素。不过,多数分析认为短期市场反应过度,急跌后或有快速反弹,但抢反弹应控制好仓位。
A、股市 仅有41只个股上涨
昨日是2016开年第一个交易日,期待中的开门红没有出现,等来的却是两市开盘即一路大幅走低,并引发暴跌和熔断。早盘沪指跌幅已近4%,而深成指和创业板指跌幅双双超过5%。午后开盘两市跌幅持续扩大,沪深300指数在午后13时12分跌幅扩大至5%,触发15分钟熔断机制,个股全面暂停交易;之后两市在13时28分恢复交易后再度下探,沪深300指数跌幅扩大至7%,13时33分触发第二档熔断,两市再次暂停交易至收市。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是A股熔断机制实施的第一个交易日,市场便在第一天连续触发两档熔断,在世界主要股票市场中创造了历史。此外,A股昨日提前收盘,自1990年国内证券市场开板以来也是首次,再次创造历史。昨天,两市2500多只有交易的个股仅41股上涨,其余全部下跌,跌停股近1500只。
B、专家 熔断加剧市场波动
对于昨日两度熔断、千股跌停“盛况”,市场普遍认为大股东减持禁令将近、人民币贬值等背景因素不可忽视。
首先是1月8日“大股东减持禁令”将到期。2015年7月8日股灾期间,证监会出台“大股东减持禁令”,限制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行为,期限为6个月。1月8日“限卖令”将到期,而去年9月底以来,虽然指数涨幅有限,但许多个股翻倍甚至创出新高,这为大股东“解禁”后主动减持提供了条件和动力。此外,开年首个交易日人民币再度大幅贬值,自2011年5月25日以来首次跌破6.5关口,预示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仍大。
不过,广州金本卫资本首席证券分析师梁国平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背景因素固然重要,但不足以引发市场如此大幅度的下跌。梁国平认为,A股版熔断制度本身对市场起到了助跌作用,“中午收盘我们就预期到了下午要触发熔断,并且第一次触发后很快会有第二次,原因就在于熔断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缺陷,下跌过程中大量资金无法通过期货市场来对冲现货市场的下跌”。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也发表博文称,熔断机制加剧了市场波动。林采宜称,从当日的交易过程来看,熔断机制设定的阈值却无意中给恐慌的投资者一个明确的“止损”目标。触发第二档阈值(7%)则仅仅用了5分钟左右,这5分钟的交易时间里沪深股市跌势加剧伴随成交量显著放出,显然是投资者赶在触发第二阈值前卖出所致。
C、分析 急跌后有反弹可“抄底”
虽然开年便遇暴跌,但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几乎一致地认为,这是市场短期的过度反应,难有持续性,更不会重演去年7月那样的股灾。
信达证券分析师曹敬德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昨日午后明显是恐慌资金在出逃,导致好差股票泥沙俱下,不少优质股票被错杀,接下来出现快速反弹的概率很大。不过他表示,抢反弹为短线思维,因此仓位不宜过重,中线来看,急跌后市场修复往往需要时间。梁国平也指出,短期连续下调可能性不大,去年高杠杆导致的股灾更不可能发生。
平安证券研究所建议,从短期来看,在触及5%和7%熔断机制时,由于存在反应过度现象,可以在次日进入抄底,并持有股票2~3个交易日,可获得20%~40%的股票回调机会;从长期来看,当股指上涨触及7%的熔断机制时,可以“追涨”买入弹性较高的股票持有半个月。而当股指下跌触及7%的熔断机制时,可以“抄底”买入基本面不错、被错杀的股票持有半个月。“追涨”和“抄底”平均可以获得5%左右的投资回报率。
名词解释
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或者交易可以继续进行,但报价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由于这种情况和保险丝在电流过量时会熔断,而令电器受到保护相类似,故称之为熔断机制。
根据公布的中国版指数熔断规则,A股熔断标的指数沪深300指数。熔断阈值为5%和7%两档,指数触发5%的熔断后,熔断范围内的证券将暂停交易15分钟;但如果尾盘阶段(14:45至15:00期间)触发5%或全天任何时间触发7%,将暂停交易至收市。(吴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