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走上盈利路
2009年9月新学期伊始,延鹏和另外两个同学在学校家属楼租下了一个房间,“五色土”就算正式开张了。
刚开始营业的时候,延鹏的生意着实火了一把。这种让旧教材循环利用的做法,既经济又环保,很受学生们欢迎。延鹏说,自己开业第一天就赚了2000元钱。然而由于书店里的二手书大多是教材用书,开学那几天过去之后,来店里买书的顾客越来越少,半年之后,书店有点儿办不下去了,合作伙伴也选择了离开。
为了让书店支撑下去,延鹏想尽了办法。他曾经跑到外面教书赚钱,贴补书店的开销,还四处向人借债,债务最多的时候甚至一度达到10余万元。为了减少房租的压力,延鹏还搬了几次家。他还曾尝试着开展多种经营,通过卖文具、冷饮,开设培训班报名点等方式,提高书店的收益。
就这么一直撑到了去年春节,延鹏总算还清了所有的债务,他的“五色土”书店在校园里渐渐办出了名气,生意也逐步走上正轨。
虽说当了两年多的老板,但延鹏觉得自己仍是个不合格的商人。他甚至没有每天汇总账的习惯,自己赚了多少钱也说不清楚。但他坚信,二手书的市场潜力还有很大。
延鹏今年最大的计划,是想把“五色土”书店搬到网上去,办成一家网上书店。目前他已经注册了独立域名,正在对网站进行设计。对于未来的发展,延鹏还为自己找到了样本:“日本的一些二手书店,年营业额可以达到700亿日元,我想我的书店将来说不定也可以成为上市公司。”
新闻延伸
京城二手书店找到新活法
一个多月前,上海最大的民营旧书店“小朱书店”被传经营困难,一度引发社会各界对二手书店的关注。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就在外地的很多二手书店纷纷销声匿迹的时候,北京的二手书店却依然非常活跃。一些大书店开始挖掘二手书市场的商机,而不少小书店则纷纷转入网络化经营,找到了各自的新活法。
中国书店是北京乃至全国旧书经营领域的龙头企业,据中国书店总经理于华刚介绍,北京的二手书市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随着一些珍品二手书不断进入艺术品交易市场,拍卖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二手书流通渠道。中国书店副总经理兼琉璃厂旗舰店经理张晓东表示,二手书也遵循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他解释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图书装帧、印刷独具特色,尤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图书,因为存世不多,已公认具有收藏价值。
独具实力的中国书店还把生意做到了海外市场。于华刚说,中国书店从海外高价收购到珍贵古籍后,将其进行仿真出版,“既抢救了中国文化遗产,也让更多的人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据了解,中国书店出版社目前已经出版了《百花诗笺谱》、《敬胜斋法帖》等30种珍贵古籍的仿真书。
除了像中国书店这样的知名企业,深藏在胡同里的很多小型二手书店,也曾给很多人带来别样的惊喜。和外地的同行一样,这些小书店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据业内人士介绍,从事二手书生意费时费力,还要面临房租压力,仅靠旧书买卖,甚至不足以赚回开店的人工成本。为此,不少二手书店已经转向网络化生存。以著名的孔夫子旧书网为例,该网站集合了全国各地的6466家书店,其中来自北京的二手书店就有1701家,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记者 路艳霞 李继辉 实习生 巩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