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存,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且不稳定,欧洲陷入主权债务危机无法脱身,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地区经济在经过了2009年的复苏和2010年的扩张后,在2011年增速开始放缓并进入政策调整期。
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2011年,拉美地区整体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控与保增长成为政策两难选择。例如,巴西经济在2010年取得7.5%这一25年最大增幅后,今年上半年开始踩刹车。官方数据显示,巴西经济上半年增长3.6%,远低于去年同期的9.2%。智利1月至8月工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4%,9月份下降至3.4%,10月份则出现了近20个月以来首次负增长。此外,阿根廷、乌拉圭、秘鲁等国工业生产下半年也相继下挫。
造成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从内部因素看,经济过热导致通胀预期增加,一些通胀目标制国家相继加息,同时减少公共支出和信贷规模,紧缩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济活力;从外部因素看,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发达国家进口需求下降导致全球贸易流量放缓也是重要因素。尽管联合国拉美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拉加经委会)预计今年该地区出口额将增加27%,但出口增长主要得益于上半年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随着下半年价格因素减弱和全球贸易流量减少,外贸对拉美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削弱。
拉美第一大经济体巴西,8、9、10三个月中股市剧烈震荡,累计下跌达30%,与此同时,第三季度巴西经济环比出现零增长,专家表示如果按这种趋势发展,巴西将无法完成4%以上增长目标。智利工业生产总值在连续近20个月的持续增长后,10月份出乎市场预料地下跌0.8%,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预示着智利经济减速的开始。此外,巴拉圭、乌拉圭、哥伦比亚等国经济增速也明显
抑制通胀稳定汇率
为应对金融危机,多数拉美国家采取了干预政策,一方面政府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扭转投资率下降趋势,另一方面通过连续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扩大信贷规模,刺激政府和私人消费。在此推动下,今年一些国家经济过热迹象渐显,商品、资产价格上涨,加之国际燃油、食品等价格上涨导致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加,使得抑制通胀成为地区上半年关键词。
为抑制国内通胀率上扬,巴西曾连续五次提高基准利率。智利政府今年上半年为抑制经济过热连续五次加息,试图把通胀控制在3%的约束目标以内。其他实行通胀目标制的拉美国家如秘鲁、哥伦比亚、乌拉圭和多米尼加等国为应对物价上涨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