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物价上涨压力有增强趋势,全球大宗商品涨价趋势未见消退,研究机构和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出现分化迹象,有的认为CPI上涨趋势可控,有的则认为难以控制。
20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中国经济《2011年春季报告》,预测全年GDP增长速度为9.6%左右,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通胀压力则有可能继续增强,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以抑制通货膨胀,全年CPI有可能超过4%的预期目标。也是在昨日,中国石化总公司表示,为了保障国内成品油供应,无限期暂停产品出口。而国家发改委也再次表示,要全力稳定国内物价。
那么,多重困难之下的中国经济如何求解、能否找到最佳的解决路径呢?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二季度走势至为关键。此时,对中国经济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显得尤为必要。
“保守的GDP预期”:
比黄金还宝贵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定为在7%。这不仅比刚刚过去的“十一五”预期目标降低了0.5个百分点,更大大低于“十一五”实际年均增长速度11%,相差了4个百分点。2006年至2010年,我国GDP增长分别为11.6%、11.9%、9.0%、9.1%、10.3%。在此前的“九五”、“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分别达8.6%、9.8%。显然,“十二五”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定位在7%、开局之年2011年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定位在8%,属于保守和“偏低”的水平。
决策层对此表示,“十二五”的主题和主线就是要贯彻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是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要把发展和所得到的成果用在民生上来。“我们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盲目铺摊子,那样就会造成产能过剩,环境资源压力加大,经济发展不可持续。”
根据各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数据统计发现,29个省市在制定2011年GDP增速目标时,明显比往年有所调低,平均回调了2.6%。其中,天津、湖南、湖北回调幅度居前三,回调幅度分别达5.2%、4.8%、4.5%。专家认为,各省放缓GDP增速符合实际规划,体现了各省开始淡化GDP增长速度,将重点真正落实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有关专家指出,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速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外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内涵的必然举措,相对于以往过于粗放的发展方式,可以说,7%这个保守的预期比黄金还宝贵。
“三驾马车”:
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十一五”的收官之年2010年,我国经济呈现增长趋稳、就业增加、结构改善等积极特征。2011年,尽管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初步测算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6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2.1%。“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开局良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开局良好的中国经济,面对已经确定来临的全球性通胀及地缘政治等突发事件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社科院20日发布的预测显示,2011年,考虑到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效应,预计经济增速将有所回落,但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仍将保持增长较快、通胀可控的态势。预计2011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为9.6%左右,增速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今年的经济增速有所回落,既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也是宏观调控要达成的目标之一。
根据社科院的预测,2011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将分别增长4.3%、10.8%和9.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速度与上年持平,第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分别比上年降低1.4和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56.0%和39.6%,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比上年增加0.1和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比上年降低2.4个百分点。
此外,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预计2011年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消费、净出口增长速度将比上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
预测说,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增长速度将保持在较高水平,达到341280亿元,名义增长22.7%,实际增长17.6%;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上年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下,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将适度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183070亿元,名义增长16.6%,增速比上年降低1.7个百分点;考虑到国内通货膨胀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国际经济复苏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外贸增长速度将有明显回落,进口和出口增长率分别为24.4%和20.6%,增速比上年分别下降14.3和10.7个百分点,全年外贸顺差为1670亿美元,比2010年进一步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社科院所指出的,通货膨胀正在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效应,使得经济增速将有所回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也对消费带来挤出效应。
给CPI去火:
中西医并用
当前,国内CPI即处于这种虚火过热的状况,而且成因复杂。从中医角度讲,平衡阴阳是主要手段,但要循序渐进。这也就是十二五期间要推行的调整结构、适当放慢速度。从西医角度看,就要给一点消炎药,从消除引发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入手;如有必要,也可以作一点手术。专家认为,一系列货币政策和对物价的干预措施,就类似西医的做法。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再创新高。这说明了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较强的态势。不过,虽然3月份CPI同比5.4%的涨幅创下31个月来新高,但环比0.2%的降幅也是8个月来的首降。
盛来运对此表示,3月份CPI同比上涨5.4个百分点中,3.2个百分点来自翘尾因素,而新涨价因素只有2.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比上月有所回落。
5.4%的CPI涨幅,是否已成中国经济不可承受之重?全球通胀如虎势头正盛,中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否驯服CPI?
社科院对此提出了警示,并提供了解决的思路。社科院预测说,2011年我国通胀压力有可能继续增强,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以抑制通货膨胀,全年CPI有可能超过4%的预期目标。
数据显示,自2010年5月以后,我国的物价总水平在一路走高,全年达到3.3%;PPI也逐季走高,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大。2011年1月,CPI达到4.9%,2月虽然与1月持平,但是造成通胀压力增加的诸多因素并没有减少,有些因素的作用还在加强。究竟是哪些因素推高物价、强化通胀预期?
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认为,流动性过剩、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农业基础不稳固对于物价走高起到了直接作用。他强调说,“特别是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是主要原因。”此外,工资成本上升,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土地价格的上涨等推动产品成本和服务价格的上升;国际上一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快也是推动CPI走高的主要因素。
为此,他认为,除增加农产品供给、适当收紧流动性外,一定要控制好经济增长速度,正确处理好稳定经济增长速度与抑制通胀的关系。显然,对于虚火过热的CPI,这才是釜底抽薪的举措。
他解释说,经济增长速度过快,需求旺盛,必然促使价格上升,形成通胀压力,甚至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如果把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需求较平稳,成本就会得到控制。现阶段我国的潜在增长速度在9%左右,只要保持在8%――10%区间之内,通货膨胀率控制在4%之内一般是可能做到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社科院发布《中国经济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年春季报告》对此特别指出,2011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顺利实现2011年的各项经济目标,保持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必须处理好稳定经济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与调整经济结构的关系。当前,要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眼下,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仍将保持增长较快、通胀可控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