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财政局近日公布,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此次向社会公布的公务用车数量,是指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的实有数量,包括小轿车、载客汽车等所有车辆。
数字一出,舆论哗然。在很多业界专家看来,公务车的定义并不能仅仅狭义地局限在上述车辆的范畴,要想准确公开全国公务车的数量和运行经费,还要对公务车的定义进行统一。
以广东为例,对公务车的定义就比北京这次公布的公务车的“定义”要宽泛。2009年初,广东曾经叫停10类公务车“变相”超编购买使用,当时广东定义公务车是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股占50%以上国有企业、中央直属和外省驻粤单位购买的公用小汽车,类型包括旅行车、小轿车、吉普车和微型厢式车等。如果以“广东版”公务车定义衡量,北京市的公务车数量恐怕绝不止62026辆。
而网民一直认为北京市的公务车有70万辆之多,因此,民间版的“传说数据”与官方统计数据形成了巨大反差。但是在记者看来,即使认同北京市财政局的“狭义数据”,但与韩国首尔、日本东京等少得“可怜”的公务车数量相比,北京的公务车数量也绝不算少。
一个以出行需求总量为标尺的比较方法是,目前在北京,街头跑着的出租车也就6.6万辆,比官方公布的公务车“狭义数据”仅多几千辆而已。这意味着六万多辆“狭义官车”近乎可以满足北京这样的千万量级人口大城市的打车出行需求。另据报道,北京主城区出租车每千人拥有量为5.5辆;而在有的地方,原则上公务小汽车数量配备根据编制人数,每15人至18人就配1辆行政业务车辆,相当于每千人55辆以上。在北京市人口远远超过公务员人数的背景下,仅比出租车少几千辆的62026辆公车究竟是多还是少?答案不言自明。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62026辆公务车并未“全负荷”运转,其中一部分已经被证明是“冗员”。因为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除特殊公务车外,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公务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这意味着每周五分之一的公车被限行“轮休”而又未影响办事效率。
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记者认为,如能将五分之一的“冗车”拍卖,如能进一步公开公务车运行成本信息,无疑更符合民意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