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大理采访时发现,正在扩建的公路,使大理唐代建筑龙首关变得面目全非,仅剩的几段城墙也危在旦夕。此前文物部门下发两次停工通知,但施工方都未理会。(4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在大理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中,尤以“风、花、雪、月”四景最为引人入胜。有一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不过,凡此种种的娇美容颜、优良生态、浪漫情怀和历史文化底蕴,似乎都在人们的“不经意间”悄然改变着,且是朝向“坏”的方向。前些天,团山脚下、洱海侧畔的情人湖,被开发商填埋建起一幢豪华的五星级宾馆,周边则是拔地而起的、每平方米万元左右的别墅群。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沦为“富人的后花园”,既招致舆论的广泛质疑和强烈愤怒,也令许多人黯然神伤。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现如今,作为州级重点保护文物和“上关花”生长绽放的龙首关,再次被人为地以另外一种方式推落于情人湖的悲伤中,美其名曰“扩建公路”。可是,这条公路的实际施工建设却充满了诸多诡异的色彩,甚至是违法行为,其“走向”在很大程度上严重背离了村民的希冀和各级文化部门的勘察意见,进而使得“忽必烈未能破”的古城墙顷刻之间面目全非,龙首关里的“上关花”也随之慢慢凋零。
建筑贯穿着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体现着城市“美的秩序”,见证着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活力。而历史建筑作为历史学家眼里的“石头的史书”,更是具有无法复制的史书价值,从它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昔日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演化,以及人类文明的绵延进步。在这个意义上,龙首关里推土机肆意推倒和碾压的,不仅仅是固化了的人文古迹,还有社会大众的民意、《文物保护法》的尊严,外加城市的一种文化内涵和“历史文脉”。
更加关键的是,城市是国家之城、市民之市,绝对不是某个管理者或者某个部门的城市,因而,它不应成为个人或部门疯狂意志表演的舞台,不能任由权力为所欲为。事实上,过分地“媚富”,只会降低城市品位;一门心思地“繁荣”,只会让城市的科学发展和现代化跑偏;而破坏性开发大自然的恩赐和先辈的遗产,则只会定格于“败家子”乃至“罪人”的面目上。
没有情人湖这双清澈透明“眼睛”的洱海,还能称之为“月”吗?缺少龙首关这块历史文化土壤支撑的“上关花”,还算是“花”吗?“月”隐“花”谢的大理还是大理吗?或许,在一些人的思维里和价值判断上,今天的大理依然是大理,甚至是更为“现代”的大理,不然的话,怎么会填湖建房、破坏龙首关遗址?但于更多的旁观者、追慕者、向往者、思念者而言,今天的大理可能不再是自己心中的大理。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