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继祥网友控诉道:“人们常常只注意到贪污、包二奶、受贿、坐豪华车、大肆挥霍国家钱财已达到个人过度享受的目的……,叫腐败。殊不知还有一种腐败叫退休双轨制”。
“ 现今的退休制度搞了两套游戏规则,一种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国拨退休制度,另一种是企业单位的缴费统筹制度。国拨就是从国库里取钱来发给退休人员,缴费型就是自己在工作时就开始缴费。由于改革开放过程中政策不配套,于是就出现许多许多的‘视同缴费’的现象,因为你退休前没有缴费,为了给你确定退休金额,就来个我‘视同你缴费’了,其实都是空账。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休双轨制。”
“按理说,如果决策人能二次分配讲公平来处理问题,任何名称的叫法都不是什么主要问题,问题是,决策人在处理养老问题上不是讲公平,而是搞什么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高薪养老,而企业退休金搞低薪活命,退休金额两轨道差距达3—5倍之多!多年来,成了一个众矢之的的话题。”
这番说辞看下来,的确让人有点热血沸腾、义愤填膺的感觉。但如果了解到真实情况以后,再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一下,就会觉得这样的议论容易误导脾气火爆的网民,可能是个馊主意。
第一,事业单位人员也有缴纳型的,这是按照参加工作时间的早晚来划分的,晚的也是缴纳型,将来和企业人员一样去社保领工资,不同的是他们的工资很高(和职称挂钩),是企业的几倍,因为这里面的人干部多、职称高。
第二,“空帐”的背景,正是财政吃不消,才硬把事业人员塞进社保来的。这些事业人员进来以后,虽然人数不多,但工资却很了得,大量的占用了社保资金。财政的包袱,实际上转嫁给了社保,而且,以前他们没有缴,这个钱也没人给补,从而,出现了“空长”,大大增加了社保资金的承载难度和安全风险
第三,如果公务再进社保,财政是彻底没有包袱了,但社保体系却处境堪忧,甚至可以说岌岌可危。届时,公务员的工资一分少不了,他们的工资水平,正如方网友所说,是企业人员的几倍,因为他们几乎都是干部,而社保资金却难以维系,到时恐怕是企业退休人员悔不当初,因为,相比较企业人员工人多、干部少,是个十足的弱势群体。
大家知道,公务员和事业(大部分)都是吃财政的,但公务员开不了工资的情况却很少,相比之下,事业单位就不同了。什么原因?相比较,事业是个弱势群体。与企业相比事业已经是强势群体了,你们还想把公务员招来?脑子乱了吧!给财政一个包袱不好吗?非得掏心扒肺地自个儿背上啊!请神容易送神难,狼真的来了,你后悔莫及。因为他们的工资,你一分也减不下来,相反,你们的工资,也一分涨不上去。然而,社保的蛋糕就这么大,你能抢得过他?
我有时都觉得要求公务员和事业员工进社保的人非常可悲,凭着一腔怒火、两袖清风,还有一个只顾泄愤、不会算账的大脑,就开始摇旗呐喊、蛊惑人心,都不知道,自己正在给自己的脖子上套绳子呢!当时,让事业进社保,财政就是始作俑者,现在可好,企业员工及其代理人,自己要推动公务员进社保了,社保资金是一分一分缴进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那个数字是有限的,不是可以随便扩容的,否则,农民怎么进不来啊?喝醉了,就别讲话,脑袋肿了,就回家休息。别再瞎添乱了!
说这种风凉话的人有三种:一是心理失衡者。当初企业红火,工资高过公务员,心里美滋滋的,现在不行了,就患得患失,信口开河;二是企图绑架公务员者。试图把公务员拉进来,以求享受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太天真了!岂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三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者。我奉劝这样的人,切莫好心帮倒忙,最终看见适得其反的结局,再痛心疾首。
古往今来,“买家没有卖家精”的真理,一再被证实,简直就是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谁是卖家?政策的制定者,谁是政策的制定者?公务员啊!识时务者为俊杰啊!“脾气大,吼得凶,”解决不了问题,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不同于野兽,靠的是智慧,不是爪子和牙齿。
特别提示:本观点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由此观点引发的一切责任本网概不负责,同时欢迎对此问题有不同观点的网友的积极留言,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