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精彩热图
  高融资、高成长的背后,大量的企业在前进的路上倒下
2015-12-30 06:30:00
 

  2015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无疑是全球资本市场对共享经济疯狂追捧的一年。根据投资研究公司CB Insights预计,到2015年底,在共享经济领域的累计融资将达150亿美元。已经涌现出了Uber、Airbnb、滴滴快的、WeWork、Lyft、Instacart、BlaBlaCar等一大批“独角兽”企业。

  但是,在高融资、高成长的背后,亦有大量的企业在前进的路上倒下。从号称全球共享经济家政服务鼻祖Homejoy的倒闭,到国内多家共享用车企业的(面临)阵亡。就连硅谷顶级风投A16Z十分看好、被其称为“可能成为下一个宝洁”的Quirky,也遇到了发展的难关。

  根据由全球共享经济研究先驱者Rachel Botsman创办的“协同经济实验室(Collaborative Lab)”调研数据,总结过去两年全球范围内从事共享经济商业的失败企业,发现最主要的失败原因如下:

图片来自《共享经济大趋势》

  如果以企业类型区分,如下图所示,则可以看到交通出行共享、劳动力服务共享、物品交换共享、住宿及办公空间共享、知识与技能共享等企业的失败率较高。

图片来自《共享经济大趋势》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给我们几点启示:

  1、交通出行。包括用车、拼车、租车等,该行业作为目前共享经济中最大的领域,竞争无疑也最激烈,已近成为一片红海,因此失败的公司也最多。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广义的交通出行涉及的领域甚广,从用车到停车,从搬家到送餐,都存在大量的高价值场景;如果结合中国实际市场,考虑到汽车经销网络的覆盖不足,国家开始开放自学只考驾照等,共享试驾、共享驾驶学习等业务都存在大片空白,因此还是有可能去发现新的潜在蓝海市场。

  2、TAM(可获取市场规模,Total Addressable Market)。例如物品共享,看似种类很多,市场宽广,但是其中高频使用物品的其实被交换的概率很小;非标准的则难以去确定价值,从而也难以被交换;某些市场可能会受政策影响较大(请考虑放开二胎后对母婴用品共享市场的影响);此外,如果企业要覆盖好几个品类,但是供需双方距离太过遥远的话,由于物品本身性质、形态、包装、需求方要求等的不同,也会导致物流成本过高。

  3、服务供应。就像劳动力服务共享、知识技能共享等领域,在P2P为主的共享经济模式下如何去约束资源供应,某些非标条件下如何去评判以及保障服务提供的质量,这也是创业者要考虑的问题。不然的话,一旦进行快速扩张,问题便会显现。

  4、产品及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可能是因为界面、流程、场景选择等造成的用户体验不佳;可能是因为功能太多反而缺乏极致效应;可能是因为产品无法形成有效的平台来形成网络效应。如何真正做到PMF(Product Market Fit),需要时时刻刻的关注与思考。

  5、信任。信任是共享经济企业成功运作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在共享经济的商业活动中,很有可能需要与素味平生的陌生人打交道,这时候“信誉货币”已经成为一种“新资产”。在这方面,很多共享经济企业都走过一段弯路。譬如Airbnb历史上曾发生过房主信任房客,但房客却将房间弄得一团糟的事件;RelayRides曾经从高科技的无需见面即可租车,通过一系列的试错,最后又回归到通过面对面的交易来促进信任感。

  6、监管。由于共享经济的概念冲击了很多既然的观念,亦在某些方面超出既有监管的范围,或者凸显了政策的滞后,因此与监管的关系也变得非常微妙。如果不能策略性地去应对,很有可能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最致命的风险。

  7、价值主张,反过来说也就是用户痛点。说到底就是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要。那么客户的痛点到底是什么?根据AC尼尔森在2014年的调研,用户为什么选择共享经济,最主要的理由不是价格,不是品质、不是其他,而就是“能更方便的使用”。

  对于需求方而言,主要的痛点在于无法方便地得到使用,需求得不到满足;对于供应方而言,主要的痛点在于无法充分利用闲置的资产,通过方便的手段提供给需求者来产生经济价值。因此,在共享经济的商业运作中一个很本质的问题就是,如何高效地去实现供需的匹配。也就是既要效率高,能快速撮合;也要效益高,能降低交易的成本(包括时间与金钱的成本)。

  任何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能够发现深层次的原因,探索解决之道并持续创新者,才有成为下一个独角兽的可能。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钛媒体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