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子宫、精子、卵子相继成为可能
伦理挑战:我们还需要另一半吗?
2005年8月,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妇产科教授、华裔女科学家刘鸿清博士领导的科研小组宣布培育人造子宫的动物试验取得成功,有望在未来20年内让人造子宫“生子”。这就意味着,那些受精卵不易着床或着床之后容易流产的、甚至是那些因疾病而摘除子宫的女性将摆脱无法生育的困扰,早产儿在离开母亲子宫后也可以继续在相似的舒适环境中汲取营养,直到长城足月宝宝。不过有些匪夷所思的是,男性在这种技术下帮助下也可以“生孩子”,做一回“妈妈”。
今年4月,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东北部英格兰干细胞研究学院的卡里姆?纳伊尼亚教授在学术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正寻求研究许可,以便能够尝试从女性的骨髓组织中提取并培育精子细胞。他们此前已经从男子的骨髓组织中成功提取并且培育出了精子细胞,他们相信这样的技术应该同样也适用于女性。不过由于不具备生男孩所需的Y染色体,女性如果用自身提取的精子受孕将意味着她们只能生女儿。
如果这一技术成功,那些长期受不育症困扰的男性将可能从此摆脱烦恼,而单身主义的女性和女同性恋者也可以不需要借助男人而拥有自己的孩子,但这也却引起了广大男性产生了被“打入冷宫”的担忧,因为对人造精子的出现将使男人的存在显得似乎有点多余。对这一技术进行改进,就可以在实验室里培育出人造卵子,人造精子和人造卵子联手,有可能用完全人为的方法培育出新生儿。
转基因疯老鼠诞生
伦理挑战:人类有权这样“改造”生物吗?
今年7月,美国科学家通过基因改造技术,培育了世界上第一批患有人类疯病的转基因老鼠。研究者向一批老鼠卵细胞中植入了一种“疯病基因”,这种基因与人类身上一种高致病率的突变基因相似,而经过改造的卵子经过人工受精后形成了可成活的胚胎。而当这批小老鼠降生,它们的大脑出现出了与人类精神病人类似的活动,时而抑郁消沉,时而紧张好动、活跃过度。
研究人员认为,培育出具有精神病人症状的实验鼠,将有助于通过大量动物实验,查明精神病发病原理,从而开发出能根治这种病症的新药物或开发基因疗法。不过,在动物权利保护人士看来,这种研究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行为,所制造的老鼠生来就注定遭受精神病的折磨,是很不人道的。
人造生命呼之欲出
伦理挑战:人类可以扮演“上帝”吗?
在世界各国的神话传说里,都有一个制造世间万物的造物主。生物学家在证明它也许并不存在之后,又尝试由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今年6月,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宣布,他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实现了完整的基因组在物种间的移植,这一“里程碑式”技术的成功为首个“人造物种”的降生奏响了序曲。
文特尔说,他将在“几个月内”利用人工合成的基因组展开类似的移植试验,实现科研史上零的突破。如果试验成功,文特尔就能宣布他造出了全球第一个“合成生命”形式。而这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制造出一种合成微生物,它可以吸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细胞,并排放出可以当作燃料用途的甲烷。这种成就将有助於降低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帮助减少全球变暖问题。
不过,从零起步创立新生命形式的实现面临许多问题,但不少人已经表达了伦理上的担忧,并发出“叫停”的呼吁。他们认为,这是在试图缩短几百万年的进化历程,创立自己的生物起源版本。对这一点,新生代的生物学家有些嗤之以鼻,他们认为,生命并非魔法,怀有宗教情结的老一代生物学家已经跟不上科学的发展。而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沃森教授说得更加大胆:“如果我们不扮演上帝的角色,谁能扮演呢?”(麦麦 编辑:肖亭)